如果宋史里面记载无误的话,那么杨再兴可能是冷兵器时代战力最高的人了。项羽和他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绍兴十年郾城之战前夕,杨再兴的勇猛已让金军闻风丧胆。史载其单骑突入十万金军大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硬生生砍翻数百金兵后竟毫发无伤地杀出重围。这般场景若在武侠世界,怕是要被称作"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绝世轻功。更惊人的是,他每中一箭便折断箭杆,任凭箭头深嵌血肉继续厮杀,这般狠劲让金军胆寒——毕竟不是每个对手都能承受"人体盾牌"的物理伤害。 七月十三日的小商河畔,杨再兴率领三百岳家军遭遇金兀术十二万主力。当战马陷入泥淖的瞬间,这位猛将爆发出最后能量:手中铁枪化作银龙,所过之处金兵血雾弥漫。史书冰冷记载"斩二千余人",但细看细节更令人震撼——阵斩万户长撒八孛堇、百名中下级军官,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端掉敌方一个集团军指挥部。最终焚烧遗体时,两升箭镞的骇人数据,让后人惊觉:原来古战场的箭雨能如此密集。 关于"两升箭镞"的争论至今未休:若按宋代一升12支计算,不过24支箭头;但若视作容量单位,这具遗体竟承受了超过千支箭矢。这种矛盾恰似杨再兴的武者形象——既是具体可考的史实,又蒙着层神秘面纱。更耐人寻味的是,金军战后主动避开岳家军"背嵬军",史载"望白袍即溃",足见杨再兴个人威名对敌军的心理震慑。 杨再兴的传奇绝非匹夫之勇。郾城之战前,他率军奇袭西京,夺回战马万匹、粮草二十万石,展现战略眼光;小商河绝境中,三百人结"却月阵"死战不退,将重甲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这种"以寡击众"的胆识,连敌国史官都感叹:"虽古名将亦未易比"。更难得的是,他归顺岳飞后展现的忠义——即便曾手刃岳飞胞弟,仍得"冻死不拆屋"的将令,这在封建军队中实属罕见。 当我们翻开《三朝北盟会编 》,会发现史官笔下的杨再兴更显真实:他不是天神下凡,而是会中箭、会败退的凡人。但正是这份血肉感,让他的死亡更具冲击力——小商河畔的泥浆里,裹挟着箭镞的遗体缓缓沉没,恰似冷兵器时代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后绝唱。金庸在《射雕 》中将其塑造成杨家将后裔,或许正是捕捉到了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东方武者精神。
金军起初不过2500余人,10年不到就灭了号称百万大军的辽国,只能说金军战斗力太
【29评论】【34点赞】
笑看江湖
扬再兴不是被张宪打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