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粉丝是知道平型关战役的一些细节的,但知道的恐怕并不全。 高桂滋第84师是国民党中央军的旁系部队,不是陕军。 9月21日,国民党军在平型关由北向南一线展开的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位于团城口)、孟宪吉旅(平型关正面)、由灵丘退回的第73师。 团城口一开始部署的确实是高桂滋第84师。 24日夜间,三浦支队和粟饭支队夹击1886.4高地,1886.4高地失守,第84师全线撤退。25日凌晨2时左右,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泡池一带阵地。 第84师后撤并没有报告,导致第六集团军、晋绥军郭宗汾预备第二军和八路军115师都被蒙在鼓里。 9月25日拂晓,郭部分成两个纵队,经涧头、迷回向团城口、东跑池静谧运动,准备按计划向阵前日军出击。 八路军115师685、686、687团进入伏击阵地,沿老爷庙至辛庄的8里长沟展开。 郭部主力纵队通过迷回村时,遭到来自团城口方面的猛烈射击,郭宗汾只得仓促命令手下各部转入防御——老规矩,没有通知八路军。 直到早上7点,林彪、聂荣臻没等来晋绥军郭部的配合,倒是等来了日军。 战斗打响后,就是之前说的,115师687团端了日军21旅团的指挥所,21旅团主力逃进了团城口内。 所以,我前几天那个帖子里写的这段里(见图2)说的“晋绥军团城口的阵地”,指的就是晋绥军郭宗汾部向团城口运动的部队设置的阵地。 平型关战役不仅让我军获得了一场对日寇的大捷,也让八路军高级将领恍然大悟:“配合友军打运动战”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 战后,林彪在其《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了很重要的两点: 一、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连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二、我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方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其实平型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伏击战,而是遭遇战,因为八路军当时无法了解到日军各部队的具体动向,只是选择了伏击阵地,结果刚到就遇到了日军。 115师主力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围困在团城口;独立团将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赶进涞源县城。 但是115师没有重武器,不可能以重大伤亡强攻坚固阵地内的日军,最后115师不得不撤出战斗。 平型关之后八路军也意识到自己不适合打运动战和攻坚战。 总结下来就是:指望作为友军的国民党军配合我军打歼灭战,别做梦了。 #历史知识#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4评论】【8点赞】
半岛铁盒
[赞][赞][赞]
半岛铁盒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