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战士在刺死七个鬼子后,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时,一个高大的日军朝他冲了过来,他心下一惊:“难道要死在这里了?”鬼子已经将他逼上绝路,他往后一摸,顿时又有了主意。 1939年的冬天,河北平原上的风尤其寒冷刺骨,张树义裹紧军大衣,手中的步枪冻得发红,这已经是他加入八路军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前,张树义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然而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腹地,8月至9月间,日军第五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很快占领了张树义的家乡汶上县。 残忍的日军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张树义的妻子也在屠杀中遇难,未出世的孩子被日军活活凌虐至死,目睹这一切的张树义悲痛欲绝,他无比痛恨日军的残暴,决心加入八路军,为家人报仇。 经过简单训练,张树义很快入选了115师机枪连,成为一名普通机枪手,在频繁的战斗中,张树义勤奋吃苦,很快得到了连长的赏识。 1938年年底,在一次缴获日军武器的战斗中,张树义表现突出,于是连长决定给他发配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作为奖励。 获得轻机枪对张树义来说意义非凡,这种武器火力强大,但后坐力也非常大,一般新兵是无法顺利控制的,连长给予张树义如此信任,充分说明了张树义在连队中的地位。 每次日军来袭时,张树义都会第一个冲到最前方,用机枪扫射敌人,他的射击极为精准,屡屡击毙日军,战友们都说张树义命大,能活到战争结束。 1939年初,在一场攻打日军据点的战斗中,张树义发挥出色,表现极为勇敢,战后,他被提拔为排长,开始带领一个全新的机枪排, 作为排长,张树义成为了带兵打仗的队长。 他严格要求手下战士训练枪法,又时刻关心大家的生活,每当日军来犯,张树义总是第一个冲锋,为战士们立下可歌可泣的表率,在他带领下,机枪排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这天,八路军驻扎在河北一座村子进行休整,天蒙蒙亮时,哨兵惊慌跑进营地,报告发现一大批日军从西边开来,日军人数众多,八路军决定先避开主力,撤退至后方山区。 张树义带领机枪排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张树义选择在村口一排砖房内设置埋伏,准备伏击日军,不久,敌军杀到,张树义命令手下突然开火,日军前排应声倒地,但日军后继有力,张树义这里的弹药很快就打完了。 情况危急,张树义决定带人突围,在残酷的肉搏中,他们杀出一条血路,成功脱离日军包围。 正当张树义准备带人撤离时,有战士来报,后方的炮兵部队在转移过程中,被日军截住了。 这几门重要的火炮,对弹尽援绝的八路军非常宝贵,必须想办法营救出来,张树义二话不说,重新集结战士,杀回包围圈,连续冲击打开缺口,终于救出了炮兵。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魁梧的日军军官看上了张树义,追了过来,这日军满脸横肉,手持一柄长刀,看起来是日军少见的力士型人物,张树义知道正面硬碰硬自己可能吃亏,但他不能丢下战友独自突围。 两人在村口空地展开决斗,那日军力大无穷,张树义节节后退,手上多了两道血淋淋的伤口。 张树义咬牙苦战,终于找到机会反击,一刀刺进日军腹部,他顺势夺下日军刀,再一刀斩断其颈项,就在这时,更多日军赶到,张树义虽已脱力,但还是奋起战意,准备与日军同归于尽。 所幸我军炮兵成功撤退后立即反击,日军终被迫后撤,在炮火掩护下,张树义带领仅存战士成功脱离战斗。 此役,张树义立下汗马功劳,战斗中共击毙日军10余人,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张树义继续在115师效力,参加了远征太行山、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 1943年,张树义在一次防守战中不幸负伤,右腿被日机投下的炸弹炸断,只能转业回乡,1946年,张树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他以残疾身体为百姓服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张树义继续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在政府和子女的关心下,他度过晚年,终老家乡,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张树义代表了万千抗日战士的英勇与无畏,他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全体中华儿女学习的楷模。
1944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原抗联三路军特派员于天放被关押到日寇监狱。一天夜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