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王陈友谅在去大都路上,战马吃了常遇春的庄稼。常遇春大怒连摔四匹马。陈友谅命手下痛打常遇春,结果反被常遇春打得屁滚尿流。 陈友谅举鞭打向常遇春,常遇春举棍相应,只所得“咔嚓”一声,棍断了。陈友谅再次举鞭打常遇春,常遇春闪身躲过,伸手抓住鞭向怀中一带,鞭到了常遇春手中。 陈友谅的金冠被鞭稍扫飞,咕噜噜滚进麦田里。二十个亲兵举着斩马刀围上来,常遇春抡起断成两截的枣木棍,棍头扫过处,刀刃崩出火星子。有个老兵突然喊:“这不是九华山单挑十八寨的常疯子吗?”刀阵哗啦啦散开条缝,陈友谅捂着流血的耳朵,看见庄稼汉背后站着个拎镰刀的姑娘——她脚下躺着四个口吐白沫的传令兵。 这段乡野传说漏洞比筛子眼还多。史书记载陈友谅是渔霸出身,起兵前压根没去过北方,常遇春倒是真在九华山练过武。但老百姓就爱听草根逆袭的戏码,仿佛英雄生来就该踩着恶霸上位。更荒唐的是,陈友谅后来在鄱阳湖被常遇春射伤时,民间话本非说那是“还了麦田里的血债”——其实两人初次交手是在池州攻防战,常遇春早就是朱元璋麾下猛将。 要说这段故事藏着真东西,倒是常遇春抢鞭子的细节透着元末乱世的规矩。那年头兵器比人命金贵,鄱阳湖水战时连朱元璋的龙舟都拿门板当盾牌。陈友谅的鎏金鞭后来被供在凤阳常氏祠堂,族谱里写着“鞭主暴虐,夺之则承天命”——可考古队挖开常遇春墓时,陪葬品里压根没有鞭子,倒是有把生锈的鱼叉。 最耐人寻味的是麦田里的姑娘。史书从不记载常遇春娶妻前的风流债,但九华山猎户至今流传着“常阎王为红颜屠寨”的故事。史学家考证那姑娘可能是陈友谅安插的细作,后来在龙湾大战前夜毒杀了陈军粮官。乱世里的男女情仇,早被铁蹄踏成史书边角的墨渍,倒是说书先生手里的醒木,每拍一下都溅起带血的麦粒。
清朝那些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