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阵地上指战员全部牺牲,15名新兵正六神无主时,敌人却趁机冲了上来。
焦黑的土地冒着青烟,十五个青涩面孔的年轻战士正紧紧攥着打空的步枪。
山脚下黄绿色的人影正在集结,美式钢盔的反光连成一片。
这时候有个猫着腰运送伤员的汉子突然扔下担架,抄起地上沾血的机枪就喊:"都别慌!听我招呼!"
此人正是王德明,原本是抬担架的后勤兵,要说他怎么能在这节骨眼上站出来,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当时部队里组织志愿军过江,领导死活不让他报名,1947年打淮海战役的时候,王德明胸口叫炮弹皮削掉碗口大的肉,阴雨天时不时会喘不上气。
可这犟脾气的老兵愣是写了七份血书,最后把军装往身上一套就混进了队伍。
那时候咱们的装备也并不是很好,美国大兵开着铁王八似的坦克,天上飞机跟蝗虫似的往下扔汽油弹。
王德明他们抬担架得挑月亮地的时辰走,白天根本不敢露头,美军侦察机飞得低,连地上跑只野兔都能瞅见。
有天晌午他们猫在防炮洞里,眼睁睁看着前面阵地上腾起三丈高的火柱子,那是凝固汽油弹把整片松树林都点着了。
要说这王德明也真是个铁打的汉子,朝鲜的冬天冷得邪乎,有回他抬着伤员过冰河,棉裤冻得硬邦邦像铁皮,膝盖磨得血糊淋啦的。
后半夜回到营地,卫生员拿温水给他化冻,扯下来的棉裤里子带着皮肉,他愣是咬着木棍没吭声。
话说那天阵地上出事的工夫,王德明正猫着腰在交通壕里找伤员,美军的炮弹跟下饺子似的往这儿砸,掀起的冻土块砸得钢盔叮当响。
等摸到主阵地一看,指挥所早让重磅炸弹掀了盖,连指导员带排长全埋在了里头,剩下那十几个新兵蛋子,最大的不过十九岁,最小的才刚满十六,都是补充上来的学生兵,连枪栓都拉不利索。
眼瞅着山下叮叮咣咣响,这是美军在整队准备冲锋,王德明把机枪往胸墙上一架,扯着嗓子就喊:"会扔手榴弹的往左靠,会使机枪的跟我来!"
要说这老兵就是有章程,三言两语就把人分成了两拨,正面摆上四挺转盘机枪,侧面山腰凹处埋伏了投弹组,这就是所谓的"倒八字交叉火力",是解放战争时候四野惯用的招数。
美军这回可吃了大亏,头一波冲上来的三十多人,刚摸到半山腰就让手榴弹炸了个人仰马翻。
第二波学精了,分散着往上爬,结果正面机枪突然开火,打得活像割麦子。
有个美国兵举着喷火器刚要逞能,叫王德明一个点射撂倒,背着的燃料罐轰隆炸开,把后面七八个都裹进了火团里。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吃素的,第三波进攻直接调来了五辆谢尔曼坦克,127毫米的炮管子直愣愣对着山头轰。
王德明他们藏身的掩体挨了三炮,震得人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眼瞅着弹药见了底,他把刺刀往枪头一卡,吼了声:"同志们,拼了!"就带头跃出了战壕。
要说这白刃战,咱们中国人可没怕过谁,有个细胳膊细腿的学生兵,愣是抱着美国兵的腰滚下了山崖。
王德明更是个狠角色,连着挑翻三个大个子,刺刀都轻微变形了,正杀得眼红时,忽听得身后杀声震天,原来是二营的增援部队抄了美军的后路。
这下可好,美国兵让前后夹击打得哭爹喊娘,扔下二百多具尸体跑了。
等战斗结束清点人数,阵地上活着的就剩七个,王德明浑身是血靠在战壕里,左手还死死攥着打弯的刺刀。
后来军医发现他肋骨断了两根,左腿让弹片削去块肉,可这汉子硬是撑到援军上来才昏过去。
总部给记了个特等功,这个不起眼的小高地,却卡住了美军整编师三天的进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