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鲁豫采访袁隆平,突然问:“您知道巩俐吗?”袁隆平语气平淡道:“我不知

飒沓风华舞 2025-05-17 11:42:47

2008年,鲁豫采访袁隆平,突然问:“您知道巩俐吗?”袁隆平语气平淡道:“我不知道。” 谁知下一秒,鲁豫却说了一句令人无语的话。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二〇〇八年一场颁奖礼上发生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那天袁隆平老先生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全国人民都知道这老爷子在杂交水稻上的本事那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主持人鲁豫在台上跟他唠嗑,问起知不知道巩俐周杰伦这些大明星,老爷子直摇头。 鲁豫顺嘴说了句"您这也太跟不上时代了",这话搁现在看就是个玩笑话,可细琢磨起来倒显出袁老那股子专注劲儿。 要说搞科研的人跟娱乐圈不沾边儿本来不算稀奇,可袁老爷子这事儿愣是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您想啊,那时候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要搁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保准能刷出几十万个点赞。 不过话说回来,能把一辈子都泡在水稻田里的人,哪还有闲工夫关心明星八卦? 这事儿就跟咱胡同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王师傅似的,您要问他最近流行啥手机游戏,他保准也是一问三不知。 这老爷子过日子也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 前些年有人瞅见他开着奔驰车上下班,网上就有人说闲话了。 要换作旁人早急眼了,可老爷子就笑笑说四个轱辘的车不就是代步工具么。 这话在理儿,就跟咱老百姓买电动车图个方便是一个道理。 后来农业部发的材料里还专门提过,袁老那辆老奔驰还是单位给配的工作车,为的是方便他往试验田跑。 说到抽烟这事儿更有意思。有记者拍到老爷子在试验田边上抽旱烟,马上就有专家跳出来说要注意健康。 可老爷子倒是坦荡,说抽了几十年了,就跟老农干活累了抽袋烟解乏一个理儿。 这话听着糙,可仔细想想,那些年蹲在稻田里搞研究的日子,要没这点儿精神头撑着,哪能熬得住? 后来他学生回忆说,老爷子抽烟从来不在室内抽,就怕影响别人,这份体贴劲儿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要说这杂交水稻的来头可大了去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咱国家粮食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袁老带着团队在海南岛搞试验,大热天蹲在稻田里给稻穗授粉,那汗珠子吧嗒吧嗒往泥地里砸。 就这么折腾了十来年,愣是弄出了三系法杂交水稻。 这事儿后来被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里,现在初中生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这名号。 到了新世纪,老爷子又带着团队搞出了两系法杂交稻。 这技术可了不得,种出来的稻子不光产量高,米粒儿还饱满。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光这两项技术就让全国水稻平均亩产翻了一番还多。 要没这些突破,咱现在哪能安心吃着白米饭刷手机? 一转眼到了2019年,国家给袁老颁了"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里说他"把温饱种在人民心里",这话说得实在。 您想啊,中国十四亿张嘴要吃饭,粮食安全就是天大的事儿。 前些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还专门来取经,把咱们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非洲东南亚,这可是实打实的中国智慧。 要说袁老这辈子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那股子扎根土地的实在劲儿。 跟现在有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同,老爷子就认准了水稻这一件事。 他学生回忆说,老爷子八十多了还坚持下田,裤腿儿上永远沾着泥点子。 有回在长沙的试验田里摔了一跤,起来拍拍土接着干,把旁边的小年轻看得直瞪眼。 袁老跟二叔这样的普通人其实没啥两样,都是把心思扑在自己那摊事儿上的人。 只不过老爷子捣鼓的是养活十几亿人的大事儿,这份坚持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现在年轻人总爱说"专注力",要我说袁老就是最好的榜样。 人家不是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是故意装清高,就是觉得把时间花在水稻上比啥都值当。 袁老走后,长沙的老百姓自发去送行。 马路两边摆满了金黄的稻穗,那场面看着就让人鼻子发酸。 要我说啊,这才是老百姓心里真正的明星。 什么流量小鲜肉,什么网红大咖,跟养活咱老百姓吃饭的人比起来,那都得往后靠。 这事儿也提醒咱们,甭管时代怎么变,粮食安全永远是最根本的保障。 如今走进超市,货架上五常大米、泰国香米摆得满满当当。 年轻人可能觉得吃饱饭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要没有袁老他们那代人在地里刨食儿的劲头,哪来现在的好日子? 所以说啊,下次端起饭碗的时候,还真得在心里念叨念叨这些默默耕耘的人。 他们可能不懂娱乐圈的时髦事儿,但他们做的事儿,可比那些热闹事儿要紧多了去了。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央视网——《袁隆平专访实录》)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谭子成

谭子成

2
2025-05-17 12:38

袁老的粉丝是全国人民,你问下他们的粉丝有多少

飒沓风华舞

飒沓风华舞

飒沓风华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