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年,太子李弘闲来无事居然走到了掖庭,无意间看到被幽禁的两个姐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嫁人,他心中不忍,便公开上书武则天让姐姐出嫁。武则天勃然大怒,随手指了两个值班卫士与公主草草完婚。
大唐仪凤二年深秋的某天,东宫太子李弘在宫中闲逛时,无意间摸到了掖庭西北角的偏僻院落。
隔着斑驳的围墙,他瞧见两个衣着破旧的妇人蹲在墙角摘野菜。
二人见到生人吓得直哆嗦,慌慌张张躲进漏风的破屋里。
带路的太监缩着脖子说,这是当年萧淑妃留下的两个闺女,算起来都三十出头了。
李弘心里咯噔一下,他听说过萧淑妃和母亲的旧怨,但没想到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会被关在这种耗子洞似的破地方。
回东宫的路上,他越想越不是滋味,等父亲母亲从洛阳避暑回来,他连夜就去紫宸殿求见武则天。
武则天坐在烛火摇曳的案几后头,听儿子提起萧淑妃的闺女,手里的茶碗重重往案上一放。
二十年前那场后宫争斗又在她眼前活过来,那时候萧淑妃仗着生了皇子,成天在皇帝跟前撒娇卖乖,连王皇后都不放在眼里。
要不是她手段够狠,把下毒的罪名扣在萧淑妃头上,哪能换来今日的太平?
"弘儿怕是忘了,当年萧淑妃可是要往你饭碗里下毒的。"武则天说这话时,眼睛盯着儿子脸上每一丝表情变化。
没曾想李弘竟当场顶回来,说冤有头债有主,不该把气撒在妇道人家身上。
这话像根针扎在武则天心口上,她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温顺了二十多年的儿子,翅膀硬了。
第二天宫里就传出消息,说义阳、宣城两位公主要嫁人了,内侍省随便点了两个看门的侍卫,当天就把婚事给办了。
外头百姓都说这是太子仁德,可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武则天在敲打儿子:想当家做主?还早着呢!
这里头的水可比表面上浑得多,李弘自打当上太子,身边聚着不少老臣子。
这些人在朝堂上没少嘀咕,说天后把持朝政不合规矩,他虽表面上对母亲言听计从,但背地里没少跟这些老臣走动,这回借着两位公主的事发难,明摆着是要在朝野面前立威。
不过,武则天可不是吃素的,她早就在东宫安插了眼线,太子和那些老臣在书房里嘀咕什么,她心里门儿清。
赐婚这招看着是退让,实则是给儿子下套,太子要当好人,她就成全这个好人。
但好人哪是那么好当的?两位公主嫁了侍卫,往后的日子照样苦哈哈,这笔账老百姓迟早要算在太子头上。
要说这两位公主也是命苦,她们母亲萧淑妃当年被做成人彘,在酒缸里泡了三天才咽气。
姐妹俩打小关在掖庭,吃的是馊饭,穿的是宫人扔的旧衣裳。
如今虽说嫁了人,可嫁的是没品没级的侍卫,连个正经宅院都没有。
长安城里茶馆说书的都摇头,说这哪是公主出嫁,分明是打发要饭的。
李弘这头倒像是打了胜仗,打从赐婚的事办成,东宫门前车马不断,好些个大臣提着礼盒来道贺。太子党的人腰杆都挺直了三分,逢人就说太子仁孝,连带着对异母姐妹都这般上心。
可他们没瞧见,武则天派来盯梢的暗探,正在东宫墙根底下记着来往人员的名单。
这场母子较劲的戏码演了不到半年,突然就收了场,上元二年四月,他跟着父母去合璧宫避暑,当天夜里就传出太子暴毙的消息。
太医说是旧疾复发,可宫里老人都知道,太子身子骨向来硬朗。
更蹊跷的是,太子薨逝后,他跟前伺候的二十多个宫人全被调去了冷衙门,有个老太监喝醉了说漏嘴,说那晚合璧宫的井里扔下去三个麻袋。
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倒是因祸得福,虽说嫁得寒碜,好歹搬出了掖庭那个活棺材。
后来唐中宗复位,给两个姐姐追封了长公主名号,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倒是李弘之死成了千古谜团,新旧唐书记载也含糊其辞,只说"时人疑天后鸩之",可谁也没逮着真凭实据。
要说这皇家的事,从来都是表面光鲜内里糟心,李弘觉着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却不知皇家亲情薄如纸;,则天防着儿子夺权,到头来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家人。
两位公主就像棋盘上的卒子,被人挪来挪去,到死也没过上几天舒坦日子,长安城的秋风年复一年吹过宫墙,把这些陈年旧事都卷进了黄土里。
信息来源:《资治通鉴》
用户17xxx26
两位公主若留下子赐,好歹不枉世上走一遭.
汉王
毫无无子气度,小人也
我是一束光
武则天、阴狠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