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立刻邀请他前往台湾,不仅补发了他被俘27年的中将军饷,还恢复了他的名誉,蒋介石没有意识到,黄维竟直接拒绝了他。
1975年深秋的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黄维接过特赦通知书时手抖得厉害。
这位国民党中将已经在高墙内度过了二十七个春秋,鬓角的白发比当年淮海战场上沾的霜雪还厚实。
远在台北的蒋介石得知消息后连夜派人传话,不仅许诺补发二十七年欠下的中将俸禄,还要给他恢复名誉。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曾经把"效忠委员长"挂在嘴边的硬骨头,愣是梗着脖子把台湾方面的说客撵出了门。
时间倒回1948年寒冬,淮海平原上刮着刀子似的北风。
黄维捏着刚收到的电报在指挥部里转了三圈,纸面上"火速驰援"四个红字刺得他眼眶发疼。
媳妇蔡若曙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送他到军营门口,棉袍子裹得再厚也遮不住簌簌发抖的身子骨。"顶多两个月,打完仗就回来给孩子取名。"
黄维翻身上马时撂下这话,战马扬起的雪粒子迷了夫妻俩的眼,谁承想这竟是他们这辈子见的最后一面。
带着十二万精锐开拔的黄维怎么也没料到,他即将面对的是华东野战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陈赓将军派人送来劝降信那天,勤务兵记得清楚,黄维把信笺抖开扫了两眼,鼻子里哼出声冷笑,抓起来三把两把撕得粉碎。"
告诉你们陈司令,我黄某人就算战死沙场,骨头渣子也得朝着南京城!"这话撂下没出三天,他亲自指挥的坦克纵队就在双堆集陷进了烂泥潭,眼睁睁看着铁王八成了活靶子。
进了功德林的战犯们头回见着黄维都犯嘀咕:这老哥被俘时军装笔挺,皮鞋擦得锃亮,活像来视察的国军高官。
登记姓名时钢笔尖把纸戳出个窟窿,看守员过来劝,他脖子一拧:"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没过半年,肺结核就把他折腾得咳出血痰。
周总理听说后亲自批条子,派人去香港买回来金贵的链霉素。
那年头总理月工资才百十来块,光黄维用的药钱就花了三百多,这事后来成了管理所里老哥们劝他的杀手锏:"人家共产党救你的命,可比老蒋实在多了!"
在战犯管理所的日子,黄维最爱干的活是拿着树枝在沙地上画作战图。
有天他跟杜聿明几个复盘淮海战役,画着画着突然把树枝撅成两截:"当初要是把炮兵阵地往东挪三里地......"话没说完自己先摇头苦笑。
后来管教干部发现,这倔老头开始偷偷摸摸看《论持久战》,书页边角都被摸得起毛了。
等到特赦那天,72岁的黄维在接风宴上喝高了,攥着统战部领导的手不撒开:"老蒋补我二十七年工资?让他留着买棺材本吧!"转过年来台湾那边又派了好几拨人,说只要他肯过去,官复原职都是小事。
黄维这回没骂人,就指着院里新栽的梧桐树说:"树挪死人挪活,我这把老骨头还是扎在故土踏实。"
往后的岁月里,黄维总爱揣着全家福去颐和园遛弯。
照片背面有他拿钢笔新添的小字:等两岸通车了,带你们去日月潭看风景。
可惜直到1989年春天他合眼那日,装着骨灰的青花罐也没能漂过那道浅浅的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