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一分区在突围时,副司令高鹏突想起还有饺子没拿,执意要回去拿。急

江樵品史 2025-08-09 11:10:13

1939年,八路军一分区在突围时,副司令高鹏突想起还有饺子没拿,执意要回去拿。急的杨司令挥枪怒吼:要饺子还是要命!高鹏听到这话,呆在原地一动不动。

“疯了吧?还想着那盘饺子?!”这是突围途中,一句几乎要喊破嗓子的怒斥,敌军的枪声就在背后,子弹已打到山脚,部队正处于生死时刻。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在北平搅动风云、敢闯德胜门监狱的抗日悍将,居然在突围时犯了如此“荒唐”的错,但在这个看似滑稽的举动背后,却隐藏着他太久的沉默与压抑。     数年前的那个夜晚,德胜门外的功德林监狱如常沉寂,三十多名日伪看守在高墙内来回巡逻,丝毫未察觉,一场风暴正在逼近,那一晚,月光如洗。

  几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混进监狱门口,借助一个推豆腐的小贩的熟脸,将紧闭的大门缓缓打开。紧接着,几名身形高大的战士迅猛而精准地制住守卫,夺枪、断线、开锁,一切干净利落,不到半小时,500余名被关押的抗日志士被成功救出。

  此一役,打得干脆利落,却又震撼人心,而率领这场奇袭的骨干之一,正是那个此刻站在饺子面前犹豫不前的高鹏。

  从那个夜晚开始,他与兄弟们将抗战的火焰一路燃到黑山扈,在铁与火的洗礼中,他们击落敌机、血战到底,然而,当这支队伍被编入八路军第五支队,成为更大体系中的一环后,高鹏却仿佛被“边缘”了。

  他是副司令,却连带一个检查工作的小组都没人愿跟,会议上,他插不上话,作战部署,他发不了言,就连卫生队的事务,也常常被下级打断。

  “空头司令”,成了他口不能言的痛,那盘饺子,不是馋嘴那么简单,而是他好不容易能做主的一件小事,突围前,他亲自安排炊事员擀皮、调馅,甚至亲自尝味,那是他作为“副司令”唯一能够完全掌控的工作,那是他对自我价值的最后一点证明。

  可就是这点证明,也在突围的急促脚步中被迫抛下,这不是念饺子,是念自己还能干点啥,他不是天生的边缘人,之前在北平,他带头抗日,被称为“西山赤匪”。

功德林监狱劫狱时,他扮成日本军官,骗开铁门,救出成百上千名同胞、黑山扈突击战中,他凭借一挺轻机枪击落了敌人的侦察机——一人之力,压得鬼子喘不过气。

  自从成为“正规军”的一员,他再没被允许一意孤行,身边的人不再叫他“高队长”,而是称“高副司令”,会场上的老红军干部们、连曾经敬佩他的学生军,也开始按照军队编制,对他指令“择优接收”。

  于是,那场突围中的回身,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那是一个英雄的本能反抗,是他在混乱中紧紧抓住的一点自尊,不是因为饺子有多么香,而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主宰的小小世界。

  所幸,他最终没有回去,他低下头,但不是认输,而是明白了,在更大的战局中,那份个人的尊严,也要为信仰让路,高鹏的身份,最终并没有随着那盘饺子被彻底“吃掉”。

  后来,他去了延安学习,成为空军的高级将领,他也仍然会在会议中打瞌睡,被人调侃为“角落里的副司令”,但他从未离开过战场,也从未背离信念,而那次德胜门的奇袭,从未被忘记。  

老百姓嘴里的“功德林一夜”,成了抵抗压迫、智慧与勇气并存的象征,那盘饺子,也没有彻底被风吹散,而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颤抖却真挚的问句:当你被边缘,被误解,被轻视,你还能坚守吗。

  高鹏选择了坚守,哪怕只能握住一双筷子,他也在努力夹住那份存在感,哪怕在枪林弹雨中丢下饺子,他也守住了比饺子更大的信念——不倒的抗战精神。

  人们或许不再记得谁是高鹏,谁是纪亭榭,但这片土地上曾经响起的呐喊,曾经冲进枪口前的脚步,正是如今岁月静好的底色。

  历史不会刻意去照亮每一个默默无闻的身影,但那些在被边缘时仍坚守信念的人,他们值得被铭记,他们教我们,在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背后,也可以有一腔热血、一生抗争。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个时代:哪怕只剩一口锅、一双筷子、一点温情,也不能让信仰凉了。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