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大喜,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说:“请陛下赐老臣100名美女!”此话一出,众人担忧汤和性命不保,朱元璋却高兴地答应了。
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因为位高权重,恃宠而骄,大多数都被赐死,甚至被株连九族的。而汤和作为开国元勋,居然能活到七十多岁,也是十分罕见的。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为了削弱汤和手中的权力,不仅不让他外出征战,还一直以各种借口不让他上朝议论政事。
这样的反常行为,让汤和的内心十分慌张。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很可能会像徐达和常玉春那样,死于非命。
不过汤和为人特别聪明,在遭受朱元璋的怀疑之后,他选择立马告老还乡,将手中的权力主动交还给朱元璋,这才免遭杀身之祸。
可即便如此,也没能让朱元璋对他完全放心。这其实源于汤和的一次酒后失言。
汤和平时为人处世十分严谨,但有个缺点就是爱喝酒。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时,汤和因为有一件事对朱元璋不满,在酒桌上发牢骚:“凭我汤和之力,无论跟从谁,我都是他麾下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虽然汤和说的只是气话,其实他并无二心,可这话被别有用心的人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认为汤和是酒后吐真言,从此以后一直提防着汤和,暗中派人盯着汤和的一举一动。
相比于皇权,朱元璋对待任何人都不会心慈手软的,他连自己的亲外甥他也下得去手,更何况其他人呢?
其实汤和一直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正是他身上的才华才会遭到朱元璋的忌惮,但是他也并没有因此与朱元璋明面干起来,而是选择顺从朱元璋。
汤和的成名比朱元璋早,仅仅二十六岁的他就能够带领弟兄们上战场,英勇善战,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与此同时的朱元璋却在皇觉寺里当和尚。汤和自小与朱元璋一起长大,自己有了好的出路,便想着拉扯朱元璋一把。
于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信,让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在汤和的引荐下,朱元璋顺利进入军队。
朱元璋进入军队之后,屡立战功,很快得到了郭子仪的赏识,就把他提拔为镇抚之职,级别在汤和之上。
军中资历老的将领看不起朱元璋这个后起之秀,唯有汤和一直坚决地站在朱元璋这边。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但他为人随和,对朱元璋的命令言听计从,从来没有怨言。
之后,汤和一直陪着朱元璋出生入死,成为了朱元璋麾下不可或缺的一名猛将。可就算是汤河为朱元璋打下了半片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
在朝廷上待的久了,目睹了太多的功臣被诛杀,所以汤和很理智地选择了一条告老还乡的道路,主动向朱元璋请辞。他还故意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只会花天酒地,昏庸无能的大臣形象。
当朱元璋问到他想要得到什么封赏的时候,汤和说:“别的我就不求了,也没有其他的愿望,只求皇上您能赏给我100个美女,伴随老臣左右”。
听到汤和这样的请求,朱元璋自然是松了一口气,将军没有了军权,就是一只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所以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不仅如此,还赏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送他一座府邸。
朱元璋派手下盯着汤和,生怕他产生逆反之心,直到看见汤和每天在府里莺歌燕舞,饮酒作乐,这才打消了朱元璋对他的怀疑。
就是因为这样沉湎女色的形象,让汤和活到了七十多岁,最终老死。没有像其他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抄家问斩,汤和最后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善终。
1395年八月,汤和在老家病逝,享年七十岁。
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并且为他建立了功臣祠,配享太庙,这算得上是最好的结局了。
汤和一路走来,能够善始善终,靠的正是他不争不抢的个性,以及隐藏自己锋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