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要搞懂这件事,得先从西安事变说起。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自己的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绑了。这俩人不是叛变,而是急了。当时日本步步紧逼,占领了东北,还在华北搞乱,国人恨得牙痒痒。可蒋介石死盯着共产党不放,非要“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和杨虎城觉得这不行,日本人是大敌,得先联手共产党抗击才对。于是,他们铤而走险,把蒋抓了,想逼他改变主意。 蒋被关了十几天,日子不好过。谈判桌上,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出面,还有宋美龄和其他人斡旋,最后在12月25日放了蒋。条件是停内战,联共抗日。这事儿后来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起点,对抗战起了大作用。但对蒋来说,这也是一次丢脸的事——被自己人绑架,谁不尴尬? 西安事变之后,蒋回到南京。飞机落地那天,迎接的队伍里何应钦站头一个。这家伙是蒋的得力干将,军中大佬,时任军事部长,资历老,功劳也不少。按理说,蒋下飞机第一个招呼他再正常不过。可蒋没理他,直接走向林森——当时国民政府的主席,鞠了个大躬。这一下,周围人都愣了。 林森是谁?一个老革命,参加过推翻清朝的斗争,1931年起当国民政府主席。说白了,他是个象征性的领导人,实权都在蒋手里。但林森名声好,人称“清廉老者”,在政坛上有威望。蒋这时候对他鞠躬,肯定不是随便来的。 这背后有啥意思呢?有人说,蒋是想借此抬高林森的地位。毕竟西安事变刚过,政府内部人心浮动,蒋得稳住局面。林森是国家名义上的头儿,给他面子,就是给政府撑腰,告诉大家:别慌,我们还是铁板一块。 还有人觉得,蒋可能在感激林森。西安事变期间,林森具体干了啥不清楚,但作为主席,他多少帮了忙,至少没添乱。蒋这躬,可能是个谢礼。 不过,也有人猜这是蒋给何应钦下的马威。何应钦在西安事变谈判里出了力,但蒋未必全满意。毕竟何跟张学良、杨虎城谈的时候,蒋被关着,心里能没疙瘩?绕开何,直接鞠躬给林森,可能是蒋在敲打他:别以为你是老臣就了不起,我说了算。 不管哪种说法,这事儿都挺耐人寻味。那年头,政治靠的不光是枪杆子,还有面子和手腕。蒋这一鞠躬,既是个人态度,也是政治信号。当时中国乱成一团,日本虎视眈眈,国共关系紧张,蒋得用各种办法稳住自己的位子。 再往大了说,1936年的中国真不太平。日本1931年占了东北,之后没停手,华北也快保不住了。老百姓急着抗战,可蒋偏不松口,非要先收拾共产党。这政策让很多人不服,张学良和杨虎城就是代表。他们绑蒋,某种程度上也是民意使然。 林森这人呢,虽然没实权,但口碑好。他早年跟着孙中山干革命,推翻清朝后一直在政府里混。到了1936年,他快70了,满头白发,算是政坛元老。蒋对他鞠躬,也符合中国尊老的传统,可能还想拉拢点民心。 何应钦就复杂了。他是黄埔系的骨干,打过不少仗,帮蒋稳住江山。但西安事变里,他夹在中间不好做人。一边是老大被绑,一边是张、杨逼着谈,弄不好就里外不是人。蒋回来后冷淡他,估计多少有点情绪。 西安事变后,蒋的日子也不好过。虽说被放了,但威信受损。手下敢绑他,说明内部不齐心。好在联共抗日的政策一出,民心回来了点。接下来几年,他带着国军打日本,虽然开头吃亏,但熬到1945年总算赢了。可惜,国共合作没多久,内战又起,1949年蒋丢了大陆,跑去台湾。 林森后来干到1943年去世,死前一直是主席。蒋接了他的位子,把象征和实权都抓手里。林森留下的名声不错,大家提起他,都觉得是个正直的人。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6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