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武则天召张易之进宫陪陪自己。只见张易之愁眉不展,武则天好奇道:“谁招惹你了?告诉寡人,寡人替你做主。”张易之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答道:“没人招惹我,但是有人想对陛下不利,臣是忧心陛下。” “谁这么大胆子?”武则天一脸严肃地问道。 “满朝文武,也只有魏元忠有这么大胆子了。他觉得陛下年事已高,已经无力掌控朝堂,于是和高戬密谋,打算挟太子以令不臣。”张易之答道。 武则天震怒道:“魏元忠?寡人待他不薄,他竟敢如此对待寡人!来人呀,传我的命令,将魏元忠和高戬关进天牢,寡人要好好审问此事。” 张易之和魏元忠的恩怨由来已久。这魏元忠,出身低微,喜欢读书,尤其是兵书。他曾经为一本名为《九州设险图》的兵书写过注释。由于他是当时少有的擅长兵法的文臣,因此得到唐高宗李治的重用。 洛阳天牢的霉味呛得人睁不开眼,魏元忠攥着牢门铁栏,指节捏得发白。他这辈子最恨两件事:穿新靴子踩泥坑,看小人得志。张易之那身紫袍还是他亲手从吐蕃缴获的贡品,现在倒成了陷害忠良的遮羞布。 要说这俩兄弟,早把朝堂当戏台了。去年张昌期想占雍州长史的肥缺,魏元忠当着百官面掀了桌子:“那小子在岐州当官,百姓逃得比突厥骑兵还快!”武则天愣是没敢吱声,转头就把张昌期塞到岭南吃荔枝去了。 前几天张易之家奴当街抢粮,被魏元忠按在朱雀大街抽了三十鞭子,活活咽了气——这事儿满城百姓都当笑话传,说魏公的鞭子比大理寺的刀还快。 公堂上烛火晃得人眼花,武则天裹着狐裘歪在龙椅上。张昌宗攥着份假证词,嘴角快咧到耳根子:“魏元忠亲口说的,陛下老糊涂了,该让太子监国!”魏元忠嗤笑一声,扭头冲武则天喊:“臣要谋反,当年平徐敬业就该带兵杀进长安,何必等到现在骨头都松了?” 最绝的是张说被押上来那段戏码。张昌宗早买通这凤阁舍人作伪证,谁料张说抖得像筛糠,突然扑通跪下:“臣要是撒谎,天打雷劈!魏公的清白比洛阳城的牡丹还扎眼!”气得张易之当场摔了玉笏,武则天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满朝文武憋笑憋得胡子直颤,连太子李显的茶碗都晃出了水渍。 要说武则天心里跟明镜似的。那晚紫微宫飘着雪,女皇摩挲着魏元忠十年前献的《九州设险图》,突然问上官婉儿:“你说朕是不是真老了?”婉儿还没答,外头传来更鼓声——三更天了,该喝长生汤了。女皇摆摆手,朱笔在贬谪诏书上画了个圈。 魏元忠走的那天,洛阳城飘着细雨。百姓挤在官道旁扔胡饼,守城老兵偷偷往他包袱里塞了把生锈的横刀。有人看见张说躲在城楼角抹眼泪,后来这书生被发配岭南,倒是真给魏元忠写了二十封信,可惜一封都没送到。 倒是长安酒肆多了个新段子:说魏老头在流放路上遇见山贼,人家问他要买路财,他掏出《九州设险图》说要教贼人排兵布阵。山贼头子听完磕了三个响头,转头就把寨子改成私塾了——这事儿真假难辨,但茶客们爱听,毕竟忠臣落难的故事,配上二两浊酒最是解闷。 #我的宝藏兴趣#
为什么李渊不提前赐死李世民?李渊:传旨,李世民罪大恶极,立刻赐死!中书省立刻
【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