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晓,更不可思议的是,父子两人一生仅见过一次面,那么此人真的是周总理的儿子吗?他又为何要隐瞒身份? 周总理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死后“无墓无碑无子女”,提起周总理后继无人,许多人还是无限惋惜。 1978年,绍兴市请一位名叫王戍的绍兴老人,来回忆整理周总理1939年的绍兴之行。 回忆中,王戍思及家乡故居,看到周总理曾经走过的地方,突然心生感慨,说出了一句让在场人们震惊的话。 “有一件事情不是秘密,但是我从未说过,其实我是周总理的儿子……” 周总理和邓颖超恩爱一生,但没有留下后代的事情,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何王戍会突然说自己是周总理的儿子? 这背后一定有不得了的故事,在大家的催促下,王戍讲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以及成为周总理“儿子”的过程。 “我跟周总理只有一面之缘,但是我对他的父子感情和孺慕之情,从来没有减少。” 1939年,王戍正在上初中,正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学校放了假,王戍回到家,就听母亲周桂珍说,周恩来来绍兴工作,顺便回乡祭祖。 周恩来和周桂珍是同姓本家,周桂珍是周恩来的堂姑母,论起辈分,王戍要称周恩来一声表伯。 仰慕周恩来许久的王戍,听到消息后一蹦三尺高,他在学校里听了许多周恩来领导革命的故事,对这位革命前辈敬佩不已,总想着那一天追随周恩来的脚步,成为一名革命战士。 王戍缠着父母,让自己跟着去祭祖,希望能聆听周恩来的教诲,父母只得叮嘱他守规矩,带着他一同前往。 一路上,王戍忍不住跟周恩来攀谈起来,他是热情高涨的中学生,古代历史,革命前途,这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让王戍忍不住要自己体验一番。 周恩来的睿智和幽默,远超王戍的期待,不管谈论什么话题,周恩来都信手拈来,令王戍受益匪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家正是生死存亡之际,我要去参加革命,做个有用的人,像表伯一样去抗日!” 少年人志向远大,慷慨激昂,被周恩来的所见所闻激励,忍不住要奔赴前线,王戍一说,父亲也当即同意,让儿子跟着周恩来抗日,他十分放心。 可是周恩来却忍不住要沉思,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年轻的意志有个安稳的生活,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蓄力量吗? 周恩来摇了摇头,王戍还太年轻,难得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该在学校里用知识武装自己,而不该过早去战场上冒险。 王戍心里老大不服气,那么多有识之士,不也是在国难当头担起责任,为何自己不可以?他倔强地忍住眼泪,不想违背尊重的表伯周恩来,却也不甘愿被拒绝。 周恩来也是从热血少年时走过来的,他明白王戍的向往,因此更希望给王戍指一条明路,左思右想,周恩来决定循循善诱,劝导王戍安心学习。 “你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我愿意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你做我的干儿子好不好?” 王戍一听,立刻从低落的情绪中振奋起来,他望向父亲寻求同意,父亲也对此十分赞同,于是在绍兴的山水中,王戍称为了周恩来的义子。 周恩来为抗日和革命工作奔波,再也没有闲余时间再去看望王戍,但是他却没有忘记这个干儿子,总是忙里偷闲,给王戍写信,激励他好好学习。 周恩来后来给王戍寄了一张自己穿着军装的照片,并在照片后写下“慕向表侄义儿存念”,鼓励王戍学成后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出力。 有周恩来的这样的指路明灯,王戍在战乱中依然刻苦读书,铭记着周恩来告诉他,国家将来需要更多人才,王戍一定要努力。 后来周恩来成为总理,跟王戍更是没有机会相见,王戍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默默努力,从不借自己的私事打扰周总理,周总理也担忧影响王戍,从未对他人提过二人义亲关系。 直到多年后,王戍才说出了对周恩来的感念,周总理的教诲,始终留在了他的心里。 参考资料:周恩来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义子王戍2008年06月17日11:1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晓,更不可思
老阿七说史
2025-05-13 15:1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