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如此着急去打巴基斯坦,主要原因和当年印度想打中国一模一样。现在的莫迪和当年尼赫鲁一样,陷入改革瓶颈了。
莫迪为啥急着打巴基斯坦?这事儿得从印度的“散装”国情说起。印度表面上是个统一国家,实际上内部像个大杂烩——北方邦的穆斯林、阿萨姆人、米佐拉姆人,还有成天闹独立的锡克教族群、泰米尔人,中部被边缘化的冈德人、桑塔尔人……这些族群各自为政,莫迪的政令出了新德里就不好使。
他想搞大规模改革把印度捏成一团,但各地势力像一盘散沙,根本推不动。
这跟当年尼赫鲁的处境一模一样。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前,尼赫鲁也面临国内改革瓶颈,想靠对外强硬转移矛盾,结果被解放军打得满地找牙。
现在的莫迪也是一样的路数——国内整合被各种势力卡住,那就得找个外敌来立威。他心里打的算盘是:只要打赢巴基斯坦,就能提升自己的威望,顺便把军队牢牢攥在手里,回头再收拾那些阻挠改革的人。
可莫迪没想到,这步棋从一开始就走歪了。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莫迪立刻把锅扣到巴基斯坦头上,宣布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甚至派空军越境空袭。
他以为巴基斯坦会像以前一样服软,结果巴方直接反击,不仅击落6架印度战机,还公布了飞行员跳伞的画面。
更尴尬的是,印度花重金买的以色列“哈洛普”无人机,被巴基斯坦用中国提供的防空系统打下来25架,成了国际笑话。
这场军事冒险彻底暴露了印度军队的短板:装备看着多,但老旧的米格-21、苏-30MKI和新引进的“阵风”战机数据链不兼容,协同作战一塌糊涂;后勤腐败严重,T-90坦克国产化成本超支三倍;三军各自为政,连个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都没有。
莫迪原本想靠战争立威,结果反而让国内反对党抓住把柄——国大党领导人拉希德·阿尔维直接质问:“军队是不是你指挥的?要是,你就得为失败负责;要不是,你连军队都管不了,还当什么总理?”
更要命的是,莫迪的“断水战”和“无人机突袭”不仅没吓到巴基斯坦,反而让国际社会看笑话。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直接放话:“我们有150枚核弹头,莫迪要是继续挑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应。”
联合国、美国、中国都出来喊话要求停火,连印度老百姓都开始质疑:花那么多钱买的武器,怎么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
现在的莫迪骑虎难下。继续打吧,军队不争气,国际压力大;收手吧,国内反对党肯定趁机猛攻,支持率暴跌。
他原本想学尼赫鲁用战争转移矛盾,结果却重蹈覆辙——当年尼赫鲁高估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低估了中国的决心;现在莫迪同样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低估了巴基斯坦的反击能力。
更讽刺的是,印度在克什米尔的高压政策,反而让当地分离主义情绪高涨,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第二个“乌克兰”,把印度拖进更深的泥潭。
说白了,莫迪的困境是印度“散装”国情的必然结果。靠战争强行整合国家,就像用胶水粘碎玻璃,表面上暂时粘住了,稍微一碰就会碎得更彻底。
当年尼赫鲁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现在莫迪又在同一个坑里摔了两次,只能说,历史的轮回有时候真的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