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绝望了,捡获一颗霹雳 - 15 导弹的残骸,结果竟爆出重大发现:这颗导弹居然是中国十年前的技术! 霹雳 - 15 的研发得从 21 世纪初算起,那时候中国空军装备的 PL-12 导弹射程只有 70 公里,而美国 AIM-120D 已经能打 180 公里,周边国家的先进战机更是带来不小压力。 为了打破技术封锁,中国科研人员从 2000 年代中期就开始攻关,重点突破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主动雷达制导两大核心技术,双脉冲发动机就像给导弹装了 “二次加速包”,能在飞行中途再次点火,让射程直接翻倍到 150-200 公里;主动雷达制导则让导弹长了 “眼睛”,即便敌方战机释放干扰弹,也能死死咬住目标。 经过近十年研发,霹雳 - 15 在 2013 年完成首次试射,2015 年正式量产列装中国空军。 这期间还有个小插曲:2018 年珠海航展上,霹雳 - 15 首次公开亮相,西方专家看到它的外形就惊呼 “这是 AIM-120 的克星”。 直到印度捡到残骸才明白 —— 中国军工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想象:2015 年量产的霹雳 - 15,其核心技术早在 2010 年就已成熟,而到 2025 年,最新改进型射程已经突破 300 公里,还能通过预警机中继制导实现 “发射后不管”。 更让印度扎心的是,巴基斯坦在 2025 年空战中使用的霹雳 - 15E(外贸版),射程虽压缩到 145 公里,却依然压制住印度的 “阵风” 战机。 这种 “十年前的技术” 不仅在实战中击落 3 架 “阵风”,还让印度自主研发的 “阿斯特拉” 导弹相形见绌。 如今中国军工的生产线更是让人惊叹:全自动车间 24 小时运转,机械臂精准组装,AI 系统全程质检,一天就能生产 100 枚导弹。 从 2000 年代中期启动研发,到 2015 年量产,再到 2025 年实战封神,霹雳 - 15 的历程折射出中国军工的 “十年磨一剑”。 印度捡到的残骸,看似是 “过时技术”,实则是中国军工体系厚积薄发的缩影。 参考信源:凤凰网《印媒:巴基斯坦首次承认使用了中国”霹雳-15”导弹 引发全球关注》
打完印巴空战!印度发出感叹:我们是输给了半个中国空军
【11评论】【17点赞】
raken710032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