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初,郝鹏举邀请谷牧到他的司令部赴宴。宴席上杀机四伏,卫兵上了刺刀,密谋叛变的郝鹏举随时准备让手下动手。
秦朝覆灭之后,以刘邦和项羽为首的两大势力在秦都咸阳郊外会面,这次会面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日后的嬴家的归属,也因为两人各怀心思,在历史上被称为鸿门宴。
无独有偶,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名叫郝鹏举的将军也谋划了一场鸿门宴。
提起郝鹏举这个名字,国共两党的成员都可以说是咬牙切齿,因为这个郝鹏举是出了名的墙头草。
与大多数为了给家人报仇而参军不同,郝鹏举参军就是奔着一官半职去的。因此即便自己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在当时能得到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郝鹏举仍然选择参军。
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风头正盛,郝鹏举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他的军队。普通的小兵待遇差、机会少,说不定到吃了枪子一命呜呼也见不到上面的头头。郝鹏举一心想着升官发财,自然不会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于是在得知选拔传令兵的时候,郝鹏举当即报了名。由于郝鹏举肚里确实有几分墨水,而且为人比较圆滑,有事没事就去主管选拔的人面前拍拍马屁,很快就成功当上了传令兵。
当上传令兵之后,郝鹏举刻意在冯玉祥面前表现自己,很快就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凭借自己频频刷脸的行为,每当有什么学习提升的机会的时候,郝鹏举总是被首先考虑的人,之后更是连连升职,从一个小兵变成了军官。
按理来说,冯玉祥对于郝鹏举也算是有知遇之恩,冯玉祥本人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很快众人就被郝鹏举的行为打了脸。
随着冯玉祥的战败,郝鹏举也逐渐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不仅对于自己的恩人不雪中送炭,反而还落井下石,私下里勾结其他军官拉帮结派,大有推翻冯玉祥自己干的意图。
凭借自己对于冯玉祥这么多年以来的了解,郝鹏举“大义灭亲”向蒋介石投诚。当时国民党内也有不少人对郝鹏举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耻,但蒋介石点头让他进,其他人也不得不同意。
原以为自己进入国民党之后的日子会比以前过得更加风光,现实生活却狠狠地打了郝鹏举的脸。
任凭郝鹏举使尽全身功夫,磨皮了嘴皮子,还送出了不少金银财宝去讨好蒋介石的嫡系官员,却连一个好脸色都得不到。
在这些人看来,郝鹏举不过是一个没有实力只会耍嘴皮子的空壳子罢了。
郝鹏举徒有一个职位,却没有晋升的机会,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游离于权力边缘的闲人。长此以往,郝鹏举竟然和一个炮兵团团长的妻子有了些不可为外人道也的关系。
郝鹏举本来就不受人待见,干出这种事无疑是给讨厌他的人递把柄。
很快事情就被捅到了蒋介石的面前,对于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蒋介石没有丝毫犹豫地就下了处置的命令。最后还是郝鹏举散尽家财贿赂看守的士兵才从监狱里逃了出去。
即便如此,郝鹏举仍旧不甘心,在别人的引荐下投奔了汪精卫,成为其手下的一名汉奸。也许是之前险些丢掉性命的经历触动了郝鹏举的内心,在汪精卫手下这段时间一直不停招兵买马,努力扩充兵力。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汪精卫病亡,郝鹏举又失去了靠山,于是他又想起了蒋介石。郝鹏举本以为自己手握兵权,再回到国民党待遇和以前肯定大不相同,没想到该甩他脸色的人还是没变。
不仅如此,郝鹏举慢慢发现自己手下的权力逐渐被蒋介石掏空,队伍也被蒋介石以各种名义分散。到了后来,蒋介石更是丝毫不掩饰自己用完就扔的意图,命令郝鹏举去前线当先锋军。
郝鹏举虽然带着军队,但他根本不善于带兵打仗,上去肯定就是送死。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郝鹏举再次叛变,这次又投靠了新四军。
为了稳住郝鹏举方面的人心,新四军自己缩衣节食向他们提供物资,还开出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可是像郝鹏举这样贪婪的人怎么会甘心于此,特别是面对蒋介石开出的优渥条件时,更是毫不犹豫地再次叛变。
为了能像蒋介石邀功,郝鹏举还试图借起义一周年的名头将新四军各部的干部邀请来一网打尽。
但陈毅等人早就看穿了郝鹏举的真实面目,找了个借口没有前去,只可惜为了挽留郝鹏举,朱克靖等人被杀害。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郝鹏举背叛新四军并残忍杀害新四军成员,最后也死在了新四军的手中,也算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