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自打辛亥革命之后,统治山西38年,是中国第一号不倒翁。此人统治山西,有一大嗜好,就是喜欢谈主义。据他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乃至军国主义,他都有研究。他最喜欢谈的,还是好人主义。
辛亥革命后各地军阀崛起,开启了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28岁的阎锡山自此便成为了手握重权的 “山西王”。
起初,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本当众人以为他会在孙中山与袁世凯势力对峙时,选择孙中山,可没想到阎锡山却转头投靠了袁世凯。后因积极拥护袁世凯称帝,便被封为一等侯。
伪清王朝下台,蒋介石发动政变,阎锡山便立马倒戈同蒋一起进行变革。国共对立与合作时期,阎锡山也并没有坚定的跟随一个人,哪方能提供利益,他便去支持。
可以说“玩弄政权”是他的代名词,而且“见风使舵”就是他的保护色。阎锡山作为一个这样的人,自然对当时的各种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好人主义”便是他信奉的所谓真理,让好人当道,社会才会安宁,这句话并不假,可是实现起来可太不容易了。
实权统治山西的阎锡山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在1920年,山西开始实行了“好人主义”政策,可结果并不如阎锡山所想的那样。
按理来说,好人起到带头作用,社会上的坏人自然会越来越少,但实际上这种主义让真正的好人越来越羞耻,而坏人却是换了更隐蔽的方式继续危害社会。
起初,阎锡山为了更好的实行新政策,也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举措,其中一条便是发放证章,以便更好的区分好人跟坏人。
象征身份的证章被阎锡山分为了“正四方形”、“菱形”、“三角形”这三种,一声令下,整个街道上每个行人便都带上了证章。
正方形证章意味着为人方正,就代表这个人是好人。
菱形不方不正就是不好不坏的人的象征,那至于坏人,当然带三角形证章了。
一时间,大街上到处都是带着各种证章的人,至于这个人是好是坏,一目了然。既然区分好了,那对于好人坏人肯定就有不同的态度。
坏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被规定带上“三角章”的坏人在社会上自然也就不招人待见了,且说不能仕途顺利怕、升官发财,哪怕在别人家门口蹲着都可能被唾弃一声“晦气”。
而且对于好人的评定标准也是相当高的,做了许多慈善的人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就被判会坏人,得罪了有些人,可能还会被栽赃嫁祸而锒铛入狱。
人无完人,可一件坏事都不能做才算是个好人,因此,真正能够带上正方形证章的人并不多。
群体中如同凤毛麟角的好人,又该如何带动老百姓都往好人的方向发展呢?哪怕一步步的教,也总有人会犯错。
一个人一旦戴上三角形的证章,那基本上寸步难行。因此,那些真正的坏人,比如小偷、强盗,就不愿意戴证章了,开始想方设法的逃避这种限制。
而且,街坊邻居、乡里乡亲之间也不好意思把自己身边的人划分为坏人。实际上,最后真正被安上坏人帽子的,只有乞丐。
不仅如此,乞丐上街乞讨还要定时定点,本来就不受待见,这样一来就更没法活了。推行政策没多久,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
这样的情景实在是有碍观瞻,政府便把这些乞丐都赶到劳改营里去做苦力,于是,大街上基本上见不到戴三角形证章的人了。
戴菱形章的人呢,看到这种现状,也不乐意戴了,遇到查章的人就推托说自己忘记了。时间一长,就连那些好人也不好意思再戴着章了。
一开始,每个街道都还专门派人去规劝行人戴证章,一天劝几个人还好,可后来大部分人都不戴,如果每个人都要苦口婆心的劝,那不得累死,渐渐的不戴章也没人管了。
就此,大街上再也没有人主动愿意戴证章了,阎锡山费尽心思成立的“好人团”也逐渐解散了,山西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违反人性、不合常规的所谓创新之举,终究是要失败的,阎锡山自以为见识过人、掌风使舵,但还是被现实狠狠的上了一课,哪怕势力滔天,涉及人性的政策都需再三考虑,不能因个人的决策,造成集体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