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个“小男孩”在街上碰见日军军官茨谷五雄,随后礼貌地鞠躬。“小孩,大

安卉的 2025-05-09 15:02:36

1939年,一个“小男孩”在街上碰见日军军官茨谷五雄,随后礼貌地鞠躬。“小孩,大大地好!”然而,茨谷五雄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小男孩离开几步后,一颗子弹飞向自己……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1925年的乐陵城飘着枣花香,李家大院传来婴儿嘹亮的啼哭,谁也没想到,这个被接生婆称作"糯米团子"的幺儿,会在二十年后让日军宪兵队闻风丧胆。 十二岁的李安甫攥着课本站在私塾窗边,看兄长们练拳的剪影在纸页上摇晃,高烧五日退去时,命运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身高永远定格在一米二。 可这具侏儒身躯里,藏着武师都惊叹的筋骨:翻墙如狸猫,拳脚带风声,更难得的是一手神准的枪法,十丈外能打下柳梢头的蝉蜕。 1937年的秋风裹着硝烟,卢沟桥的炮声震碎了齐鲁大地的宁静,李安甫挎着母亲缝的布包袱赶到八路军驻地,里面装着两个硬窝头和满腔热血。 肖华政委看着还没步枪高的娃娃直摇头,直到少年翻过三米高的院墙,树杈上的麻雀应声坠地,老红军才拍案而起:"这小子,是块打鬼子的料!" 1939年春日的乐陵街市,日本宪兵队长茨谷五雄的军靴踏得青石板当当响,这个屠杀过整村百姓的刽子手,正享受着路人惊恐的跪拜。 那天,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街上,谁也没想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就发生在人群熙攘之间,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小矮子”,看起来人畜无害。 突然,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这个躬鞠得特别深,九十度,低到了尘埃里,被鞠躬的茨谷,一个日本军官,摸着自己标志性的仁丹胡,正准备嘲笑这个有点夸张的礼节。 又一个突然,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一朵血花“砰”地绽放在他的胸前。 原来,消音手枪的子弹已经穿透了他的心脏,而此时,那个“小矮子”,也就是李安甫,早已像一条滑溜的鱼,混入了逃难的人群中。 他的书包里甚至还藏着半块没吃完的枣糕,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个恶作剧,这还没完,更让人捏一把汗的刺杀发生在茶馆门口。 日本教官川岛谷川,一个比茨谷更加凶残的角色,他的马靴“咔嗒咔嗒”地停在了弹珠摊前。 李安甫正蹲在地上,装作研究琉璃弹子上的纹路,川岛谷川那语气,就像是在欣赏一只有趣的宠物,李安甫心里却“咯噔”一下,他知道,这是决定生死的一瞬间。 他不动声色,将袖子里的枪管对准了川岛谷川的心口,只等扣动扳机,这需要多大的胆识和镇定啊! 一个孩子,面对凶残的敌人,却能如此冷静,如此果断,这简直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越是两声闷响过后,茶博士只看见个玩弹珠的背影,还有功德箱里多出的两个铜板。 其实,最险不过除掉小野田守,李安甫在城隍庙前扮了三日乞丐,蜷缩在香炉旁嗅着线香与霉味。 当鬼子队长往功德箱投钱时,破棉袄里突然伸出黑洞洞的枪口,香灰簌簌落下,迷了卫兵的眼,却迷不住矮个刺客的逃生路——他早算准了今日偏殿漏雨,后墙的狗洞恰好容身。 八年抗战,七个军官、三个汉奸的性命葬送在这双稚嫩的手掌,李安甫总把弹壳收进铁盒,夜里听着金属碰撞声才能入睡。 有新兵问他怕不怕,他撩起裤管露出弹片疤痕:鬼子怕我比我怕他们多,我这身量往孩子堆里一扎,谁能想到是催命阎罗? 解放战争的硝烟未散,朝鲜战场的寒风又起,上甘岭的坑道里,老侦察兵带着突击队摸黑前行,右腿的弹片在零下三十度里隐隐作痛。 当美军火力点被端掉时,指导员才发现这个"小个子"早已血浸裤管,却还咬着牙给新兵做示范。 2019年的天安门广场,九十四岁的李安甫踮起脚尖亲吻国旗,武警战士要搀扶,老人笑着摆手:当年扛着三八大盖跑山路,鬼子追兵都没撵上我! 游客们举着手机围拢,却不知这位穿满勋章的老兵,曾把青春岁月碾成子弹,射进侵略者的胸膛。 在《魅力中国城》的舞台上,李安甫敬军礼的身影挺拔如松,当大屏幕播放刺杀川岛谷川的影像时,老人浑浊的眼里闪过精光:那年向鬼子鞠躬,心里念着'送你下地狱'。 掌声如雷中,他摩挲着泛黄的回忆录手稿,扉页上写着:身高留给历史,脊梁留给后人,乐陵的枣花又开了,李安甫常坐在城隍庙前的老槐树下。 看孩子们追逐嬉戏,恍惚间仿佛看见那个揣着手枪的自己,历史的风吹过他满头的雪,却吹不散那句话:有些人的生命是刻在碑上的,有些人的碑,是活着的。

0 阅读:0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