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国庆阅兵,一名年轻少尉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毛主席好奇询问他名字后,大笑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08 15:59:48

1963年国庆阅兵,一名年轻少尉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毛主席好奇询问他名字后,大笑道:“原来你就是那个口出狂言之人!”   其实,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指责他,而是带着几分戏谑和赞赏。

当时,年轻的少尉当时只是简单回应了一句:“毛主席,我会继续努力!”

这位“口出狂言”的少尉就是庞国兴。

1940年,庞国兴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一个穷苦人家。

7岁那年,国民党军队的到来让这个本就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又雪上加霜:父亲被抓了壮丁,还抢走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母亲因此哭瞎了眼睛,一病不起。

庞国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因为这次变故,本来上学的庞国兴却成了放牛娃,年幼的他只能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放牛牧羊种地都是他的活。

1948年,庞国兴所在的村子解放,他才在叔叔的帮助下进入了学堂读书。

读书期间,庞国兴也不忘劳动。

由于以前经常劳动,养成了庞国兴坚韧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在生活中不论做干什么活,他都非常卖力。

村上修路需要背石头,庞国兴脊背都被石头压出伤口不停地往外渗血。庞国兴看见别的人背三捆麦子,他就背四捆麦子……

当时村里人看着性格倔强的庞国兴,都说他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1959年,庞国兴听到国家要征兵的消息时,兴奋的睡不着觉,他终于可以有了报仇雪恨和保卫国家的机会了。

就这样,庞国兴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刚入伍之后被分配到了当时55师163团的九连。

庞国兴所在的连队有6个名额,但是庞国兴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不符合条件,但看到他坚决要求参加学习,还是破格录取了。

在训练的时期,庞国兴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

比如在投弹项目上,庞国兴第一次投弹的时候,因为不会使巧劲,再加上没多少力气,所以才投出了29米的成绩。

庞国兴不服输,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刻苦训练之后,成功把成绩提到了50米以上,最终拿下了“投弹能手”的称号。

后来,还获得了“神枪手”的称号。

1960年,庞国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6月,印度为了构建自己所谓的“大印度联邦”,开始派兵越过中印边境,不断向我边防部队发起挑衅进攻。

我军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对待印度,但是他们却不识好歹,最终我军在1962年10月,我国边防部队对入侵印军发起了自卫反击。

当时,庞国兴所在的九连奉命夜袭西山口,清除印军据点。

庞国兴将全班战士聚集到一起,为大家加油打气:“同志们,我们来自英雄连队,这一战我们必须要冲到最前面,赢得最大的胜利!”

战士们接到任务之后没有任何怠慢,他们在夜里偷偷地摸到了西山口这个无名高地前边的一个低洼地,在那里埋伏了起来。

西山口这个地方山高林密,崖峭路险,本就是属于是典型的易守难攻地形。而印军又在这里布置了重兵,并构筑了大量的工事,使得这里的防御能力再度加强。

实际上在战斗打响之前,印度的军队那是相当“自信过头”,压根儿就没把中国军队当回事,甚至公开嘲讽中国军队是“娃娃兵”。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印军的自信心被重重地打破了。

西山口那地方地势特别复杂,印军一个劲儿地朝南跑,跑的过程中还时不时扭头打上几枪,后面的庞国兴手持冲锋枪拼命追赶。

由于西山口地形复杂,庞国兴就把战友分成两个小组分头去追。

在这近3天的时间里,庞国兴等四人的作战队独自一人杀入敌军阵地,共参加了5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庞国兴和战友成功攻占敌军两座炮台,击毙包括一、二级校尉在内的七名高级军官,并缴获了七门大炮和四架望远镜。

原本不可一世的印军王牌,遇上中国军队的勇猛攻势,瞬间土崩瓦解,节节溃败。

庞国兴给组织做报告的时候,当谈到为什么要攻击这只炮兵营的原因时,给出的回答居然是: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庞国兴的这一句话,鼓舞了无数战士。

庞国兴这份战斗报告很快被打印成册分发给军区每一个士兵阅读,还有一份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上。

“这个娃娃还真是口出狂言啊,但年轻人就得有这个魄力!”

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63年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城楼上升旗仪式正在举行。庞国兴身着军装,站在特邀观礼席最前排。接着,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这年12月,庞国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之后,庞国兴得到了军区的重点培养。

然而,本来前途无量的庞国兴,在一次抛掷手榴弹的训练中,为了掩护战友,不幸牺牲,毛主席知道后深感痛心。

庞国兴短暂的一生,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拯救他人而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无疑是英勇的。

他英勇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后人不断前进。

0 阅读:21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2
2025-05-08 16:43

毛主席的兵都是好样的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