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地主宗子敬将多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八路军还没待一会,日军就围了过来。八路军同日军反复冲杀30多次后,子弹几乎都打光了,就在危急时刻,这个地主又跑了过来····· 信源:大众日报2019-08——鲁北老区人民冒死三救龙司令 宗子敬,年约五十,祖上三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地主,家中良田千亩,长工百人,宅院更是深宅大院,气派非凡。 他虽出身地主之家,却与其他剥削压迫佃户的地主不同,性情刚烈,心地仁厚,幼年时曾被穷人家一位老仆所救,从此便对劳苦百姓多有同情,对日本人更是痛恨入骨。 那一日午后,宗家院中,仆人正忙着晾晒秋收下的黄豆,忽然,远处山坳处传来急促的枪声和炮响。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一名庄头便气喘吁吁地跑进院来,低声禀报道:“老爷,不好了,前岭坡那边,八路军的游击队和日本鬼子打上了,听说八路军伤了不少人,正往咱这边撤呢。” 宗子敬一听,脸色顿变。他知道那支八路军游击队,数月前曾来村里宣传抗战思想,还给村民分发过粮食。 那帮年轻人吃的是糠咽的是苦,却从未向老百姓多讨一口水。他咬了咬牙,吩咐道:“快,让人把后院那几间空房收拾出来,再让林娘子熬药煎汤,炖鸡煮粥,八路军要是来了,先救人!” 黄昏时分,七八个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跌跌撞撞地被接入宗家。他们有的肩头中弹,有的腿部流血不止,几近昏迷。 宗子敬亲自命人将他们抬入房中安置,一边用自家藏了多年的伤药包扎伤口,一边吩咐厨下连夜熬肉粥,不得怠慢。 那几日,宗宅被围得水泄不通,宗子敬对外宣称收留的是从北边逃荒来的穷人,夜间更是让家中下人轮流值守,密切观察动静。 可惜好景不长,五日之后,一个卖炭的老汉急匆匆进门报信:“宗老爷,不好了,鬼子顺着血迹追来了,现在已经摸到村口了,怕是明儿个一早就要围到宗家来了!” 宗子敬面色沉如铁,立刻跑进后院通报八路军的排长赵明山。赵排长此时也不过二十七八岁,胳膊上缠着厚厚的纱布,面容虽憔悴,眼中却依旧有光。 他一听鬼子来了,立刻下令布防,分兵把守宗家院墙、耳房、粮仓等要害之地。 翌日拂晓,数十名日军士兵便围住了宗家。他们穿着灰黑色军装,带着机枪与掷弹筒,叫嚣着要搜院。赵排长带着战士们趴伏在暗处,用仅有的几支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开始迎敌。 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八路军凭着院墙掩护,与日军展开三十多次反复冲杀。日军死伤惨重,但八路军这边的弹药也所剩无几。 战士们身上的汗水早已和血水混在一起,眼见敌人越来越近,而手中弹夹已空,赵排长紧咬牙关,准备带兄弟们拼刺刀血战到底。 就在这危急之刻,宗子敬突然从屋后跑来,脸上满是泥土与汗渍。 他气喘吁吁地冲进院子,一把拉住赵排长的手臂:“赵排长,快,去我后院地窖!那里有枪,有子弹!是我祖父从清末起留下的,几十年了,我一直藏着,就等这一日!” 赵排长一愣,还未开口,宗子敬已经亲自领路。他带着几名八路军战士,抄近道跑到宅后。掀开一扇枯井边的石板,一道通往地窖的石阶赫然出现。 地窖中,整整齐齐码放着十几支老式毛瑟枪、步枪,还有足足五大箱子弹,甚至还有两支当年缴来的老汉阳造。 看着这些尘封已久的武器,赵排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当即调配人手,把枪支分发下去,战士们像吃了定心丸,重新燃起斗志。 接下来的夜战打得格外惨烈。宗家院墙高耸,地势复杂,八路军凭借地形优势与鬼子死磕到底。 凭着从地窖中得到的武器,硬是将一整个小队的日军打退,逼得他们拖着死尸、抛下几具轻机枪狼狈撤退。 日出之时,村头响起一声口哨,那是八路军增援部队的信号。日军见大势已去,迅速撤离。 战后,宗子敬站在血迹斑斑的宗宅中,沉默许久。他望着倒在门前的几个年轻战士遗体,眼圈发红。赵排长上前敬了个军礼,说:“宗老爷,您是我们八路军的亲人,是全村百姓的大恩人。” 宗子敬摆摆手,苦笑道:“我也不过是一个中国人,能做这点事,是我这辈子最光彩的一件事。”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碰她一根汗寒毛!”1950年,毛人凤交给蒋介石一份刚刚抓
【4评论】【43点赞】
大海故乡
这是一位爱国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