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与币 朋友觅得一张“苏三币”,也有的叫“绿三元”,可谓珍贵。 因其知道

孟优与趣事 2025-05-08 11:44:22

(原创)人与币 朋友觅得一张“苏三币”,也有的叫“绿三元”,可谓珍贵。 因其知道我以前曾集过币,也算学了一点钱币知识(皮毛之毛尖那点花头),故约我茶馆小聚,说是让我鉴赏鉴赏。 此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当时因我国造币技术限制,加上与苏联关系密切,故由苏联帮助印制。 此三元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币史上唯一的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 1964年5月15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后,为防止苏联利用印版扰乱中国金融,央行紧急回收并销毁了所有“苏三币”,导致存世量极少。 根据钱币市场估价,此币半新现价约为人民币50000元,若全新且是未流通的,可达人民币200000元,甚至更高一点。 由于物品珍贵,朋友特意要了包间,我到了坐定,才小心翼翼地从皮包中拿出集币夹,取出集币袋,还专门在桌上铺了台布,才将这“苏三币”放下。 因知其价值,上手是不敢的,就是用镊子,也是请朋友操作,我是坚持只看,不说话(怕唾沫星子溅在上面),不接触。 这币以前只是看过资料,未识真貌,今日得见,自是十分认真。 因此币赝品较多,正面看反面瞧,因从未见过真品,愣是看不明白这是否是真品。 真货假货看不明白,联想倒是有了一点:同样是纸,虽说材质有些不同,一旦被印上一些特殊符号,马上就变得不同凡响,有了特殊意义。 印上三元就是三元,印上十元就是十元,同理,若印上百元、千元,就值百元、千元。只是这大面值的票票一出,钱就毛了。 那么人呐,也是如此,当一些身外的称谓加身,人马上也会精神起来,走起路来也会飘飘欲仙,称谓越多越高,就恨不得横着走路,仿佛这才显出派和帅,更多的是为了耍酷。 其实吧,这人和币还是真有相同之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就是一旦特殊符号加身,纸变成钱,人变成权或贵,在相当一段时间有利用和被利用价值。 不同之处就是:钱有过期,人有过气。 1964年,“苏三币”停止使用后,现在连去银行都不给兑换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废纸一张。 只是因为此币存世量少,由废纸成了文物,弄得爱好者竞相收藏。 那人呐,一旦过气,低调一点还好,也许还有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相互往来,若仍是端着原来的派耍着过去的酷,估计只会是让人想起说起都会感觉恶心。 所以啊!物,经历了岁月,只要有保存价值,就会成为文物,而人,经历了岁月,若能留下点什么,则是万幸,若不能留下什么,做个晒太阳乘风凉的人也不失是另一种幸运。 202505081100

0 阅读:1
孟优与趣事

孟优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