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天深夜,武官村,吴培文带村民挖掘祖坟的宝物。他下到坑底,挖开泥土,看到一个有纹路的圆柱形器物。大家面露喜色,不料,吴培文却说:“赶紧埋起来!”
1939年,吴培文和往日一样,跟自己的表哥拿着铲子装作在田间劳作,实则用探宝铲探寻古文物。
原来横跨洹水的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早在那个时候,安阳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
当年的考古人员在安阳小屯村发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居住此地的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村下面埋藏着一个辉煌的殷商王朝。
村民们纷纷开始当上“寻宝人”,整日拿个铁铲四处挖掘,希望自己下一铲就能铲出个宝贝卖出去,毕竟对村民们来说,发现一个宝贝就已经是自己种地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了。
吴培文手拿探杆在吴家祖坟附近的一块地探索,当深入十几米后,忽地碰到一个硬物,吴培文一愣,想着难道自己真发现宝藏了?
吴培文连忙把探杆从土里取出来,只见这探杆因为自己刚刚动作力度太大,已然卷了刃。他仔细端详着探杆,借着一旁忽明忽暗的灯火,发现上面有着斑斑点点的绿色铜锈。
根据大家的经验,吴培文一下明白了,自己这是探到青铜器了,肯定很值钱。想到这,吴培文知道单凭自己两人短时间内肯定挖不开这么深的土,便连忙回村喊人。
吴培文喊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为了尽量不引人注意,还特意把灯全都熄灭了,只借着微弱的月光,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祖坟了,几人轮班奋力挖掘,金钱的诱惑让人们干劲满满。
随着又一铲土被挖开,一个青铜的圆柱形物体露了出来,人们信心大增,小心翼翼地继续发掘。终于,整个大方鼎重见天日。
此时人们发现,这是个像马槽一样的大家伙,口朝着东北,它的柱足朝着西南方向,是斜着埋在土里的。
几人中有懂行的立马大喊,这是青铜大鼎,但是怎么只有一只耳朵,肯定还有一个,大家一块找找,完整的才更值钱啊!
听这话,大家纷纷继续开挖,更有人甚至燃着灯火找了半天,也没能发现另一个耳朵的踪迹。满头大汗的吴培文决定放弃寻找,和大家一起先把这个大鼎弄上来。
这么大的物件被发掘,终究还是堵不住所有知情人的嘴。不久,驻安阳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次提出要到这里来“参观文物”。大家知道面子上是参观,实际就是要明抢。
村民们一商议,不能再拖了,决定让古董商来买走大鼎。
经本地一个倒卖文物的联络,还真找来了北京的大古董商肖寅卿,他仔细看完大鼎也十分震惊。
但是由于日军封锁的缘故,如此大件的文物难以运送。肖寅卿提出自己可以出价20万银元,这可相当于两千万人民币了。
但前提是只要碎的,需要村民把它“肢解”自己才能运出去。
为了银元,大家纷纷上阵,使出浑身解数,但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伤害它。折腾了半天,只把大鼎仅剩的一只耳朵给敲了下来。
大家商议后觉得这个宝贝砸碎也有些可惜,就把它重新埋在吴家地下。
宪兵队为了得到这个宝物,几次来到吴家搜寻,都败兴而归。
吴培文为了避免宝物被发现、掠夺,就在原来埋藏大鼎的地方埋上别的物件,把大鼎转移位置,自己也先到南方亲戚家先躲一躲。
宪兵队最后还是搜走了这一批物件,他们认为宝物已经被吴培文带走了,只好作罢。等到1946年,国民党安阳市政府得知了大鼎的消息,将它重新发掘出来,放在了县政府的大院里。
周围远近的村民听闻了纷纷赶来围观,一时间声明大起。当时在安阳附近驻扎的国民党第31集团军司令王仲廉听到消息顿时一阵精神。
因为此时恰逢蒋介石六十大寿,大家正愁给他送什么礼物。这大鼎正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仲廉连忙派人取回大鼎,又派驻军护送,连夜用专用军车把大鼎送到南京政府。
蒋介石当即命令中央博物院做好大鼎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待到大鼎正式在南京公开展出,蒋介石还亲自前往参观,并在鼎前留影。
等到南京解放后,由于太大而无法被带上前往台湾的飞机,大鼎流落在南京机场,被解放军发现并收回保存。
而后几经辗转,这个大名鼎鼎国家级宝藏后母戊鼎终于被安放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院,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