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一艘载有221名女囚的军舰从英国出发,到了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之后,人

星河漫游阁 2025-05-06 23:23:09

1790年,一艘载有221名女囚的军舰从英国出发,到了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200多名女囚竟同时怀孕了…… 1788年初,当亚瑟·菲力浦率领的"第一舰队"在澳大利亚建立英国第一个殖民地时,他们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中严峻。殖民地的食物供应迅速减少,从英国运来的牲畜在陌生的环境中相继死亡。 殖民官员盯着空荡荡的粮仓急得跳脚,突然一拍大腿:“咱们缺的不是粮食,是能下崽的女人!”英国本土的监狱里关着成千上万“社会垃圾”,运过来既能腾牢房又能造人口,比运粮食划算多了。1790年那艘载着221名女囚的“朱利安小姐号”,压根不是什么流放船,而是贴着“人肉播种机”标签的移动子宫舱。 船上的腌牛肉臭得连老鼠都躲着走,女囚们饿得眼冒绿光。水手拎着半块发霉面包晃悠:“叫声甜心,这块归你。”14岁的简·福布斯蜷在角落发抖,她偷了块面包就被判流放,现在得偷男人才能活命。军官更会玩,把女囚按姿色标价,停靠非洲港口时拉上岸卖淫,赚的钱全塞进自己腰包。那些不肯低头的良家妇女最惨,被按在腥臭的船舱地板上,指甲抠进木头缝里渗出血——殖民档案里管这叫“自愿婚配”。 英国政府嘴上喊着“人道主义”,账本却写得明明白白:死个女囚赔5英镑,生个孩子奖10英镑。孕妇下船时领双倍口粮,婴儿落地就成“自由民”,殖民官员挨个给男囚发老婆,活像菜市场配种站。最讽刺的是悉尼湾立起的“开国之母”纪念碑,刻着“为文明奉献”,却不敢写这些“母亲”被轮奸时还没来月经。 活下来的女囚倒是真把荒野变家园。玛丽·威廉姆斯挺着大肚子上岸,五年后成了海鲜铺老板娘;妓女出身的伊丽莎白·巴恩斯利组织互助会,把英国那套济贫院制度玩得风生水起。她们的混血孩子长大后,白人老爷们又慌了神,连夜出台《反杂婚法案》,生怕“高贵血统”被玷污。 如今澳洲人喝着红酒庆祝“多元文化”,博物馆里却把女囚的裹尸布和殖民勋章摆在一起展览。导游笑嘻嘻地说:“看,这就是我们的根!”那些子宫里淌出来的血泪,早被海风吹成了励志创业故事。倒是悉尼红灯区霓虹灯闪烁时,恍惚还能听见两百年前船舱里的哭喊——历史哪有什么新鲜事,不过把铁链换成金项链。

0 阅读:102
星河漫游阁

星河漫游阁

星河漫游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