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这恐怕是中国最大的隐患:一个副厅级间谍在我国隐藏长达十年之久,多亏了国安女警的心思缜密,发现其纰漏,才得以将其追捉拿归案..... 陈昕茹,1980年代生人,江苏小镇长大的普通女孩。家里父母都是医生,书架上尽是医学书,可她偏偏对侦探故事着迷。小时候,她常偷看父亲收藏的推理小说,心里埋下了对隐秘战线的憧憬。高中时,她在一场演讲比赛中讲了个无名英雄的故事,赢得满场掌声,也让自己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高考后,她没听父母劝,选了刑事司法专业,跑去北京上大学。大学里,她埋头学情报分析和犯罪心理学,课外还搞模拟侦查,脑子转得快,观察力也强。毕业时,她成绩拔尖,直接被国安部门挑中,开启了职业生涯。 刚入行,她干的是基础情报搜集,每天盯着成堆数据,像大海捞针。她不嫌枯燥,反而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杂乱信息里挖线索。几年后,她跟了个老警官李师傅,瘦得像根竹竿,眼却贼尖。李师傅带她破了个跨国走私案,那次她在码头蹲点,冻得手脚发麻,还记下了一堆关键细节,案子顺利破了。从那以后,她在队里慢慢有了名气。 2004年,国安部门接到风声,说副厅级官员王某可能有问题。这家伙早年在国外干过几年,接触过不少机密,回国后却低调得像个隐形人。陈昕茹和团队开始查他,可这人太狡猾,电话记录干净得像白纸,社交圈也没啥可疑的。折腾了三年,他调去国外,线索断了,案子只能先搁着。 直到2014年,王某回国换了个新岗位,陈昕茹又接手这桩老案子。她带着团队重新翻档案,盯着他的行踪。那段时间,她每天早出晚归,办公室墙上贴满了他的行程和关系图。10月的一个早上,她在车里盯着王某的公寓,看到他拎着个黑色垃圾袋出门。这不寻常——情报说他从不动手干家务。她赶紧下车翻垃圾,从一堆废纸里掏出团皱纸片,拼出几个电话号码和时间。 技术部门一查,号码直指境外情报人员。团队顺着这条线摸下去,找到王某的秘密碰头点。11月一个雨夜,他们在茶楼附近埋伏,逮住正交文件的王某。他被抓时,桌上放着加密U盘和现金,证据铁板钉钉,只能认栽。这案子爆出来,上面都震了,国家安全差点被这家伙捅出大窟窿。 王某落网后,国安部门顺着他的线挖出了一串关联人物,清理了不少隐患。陈昕茹因为这案子立了大功,得了表彰。可她没歇着,马上又扎进新任务。2015年春天,她身体开始扛不住了,体检查出早期乳腺癌。医生催她手术,她却说手头还有个跨境案子没结,非要先干完。 接下来的日子,她一边化疗一边工作,病房里堆满卷宗。她头发掉光了,就戴个毛帽,硬撑着用电脑跟团队碰情况。2016年初,那案子终于结了,她才去做手术。术后她在康复中心待了几个月,每天锻炼身体,咬牙挺过来。2017年,她回到岗位,升了小组负责人。虽然体力大不如前,但她脑子还是那么灵,带着队伍接着干。 王某呢?审下来,他交代了十年间怎么给境外递情报,拿了不少钱。这人没什么值得同情的,冷血得很,为了利益啥都卖。他被判了重刑,算是给国家安全一个交代。可这事也让人后怕——一个副厅级干部,藏了十年,要不是陈昕茹盯得紧,后果不堪设想。 陈昕茹用自己的坚持,堵住了2014年这个天大隐患。她和无数国安干警一样,默默守着国家的底。他们的故事不常被人提起,可没他们,咱们的日子哪能这么太平?
2014年,这恐怕是中国最大的隐患:一个副厅级间谍在我国隐藏长达十年之久,多亏了
琼瑶舞月裳
2025-05-06 15:27: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