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湘压低声音道:“这次追击,别太拼命。”郭勋祺一愣:“总指挥,委员

运赛过去 2025-05-06 10:59:40

1935年,刘湘压低声音道:“这次追击,别太拼命。” 郭勋祺一愣:“总指挥,委员长那边……” 刘湘说:“记住,红军要是没了,咱们的枪杆子也就保不住了。”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四川,蒋介石下令川军全力追击,可四川军阀刘湘却悄悄叮嘱部下郭勋祺:“别太拼命。”这句低语背后藏着啥秘密? 刘湘,1890年出生在四川大邑,年轻时进过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出来就投身军旅。1916年,他因反袁世凯立功,升到少将,1918年当上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1919年更进一步,成了川军总司令。从这时候起,他开始在四川站稳脚跟。1920年代,四川军阀混战,他靠着拉帮结派和武力讨伐,慢慢把势力攥在手里。1927年,他下令镇压重庆的共产党,制造了“三三一惨案”,血腥手段让人侧目。1931年,他和堂叔刘文辉打了一场“二刘之战”,靠着蒋介石撑腰,1933年彻底把刘文辉挤出四川,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刘湘这人,心眼多得很。他知道四川这块地盘不好守,既要防外敌,又得应付中央的压力。1935年面对追击红军的事儿,他一眼就看出蒋介石的算计,既想灭红军,又想削弱川军,所以他才想出那套“表面应付、暗中保全”的招数。 郭勋祺,1895年出生在四川华阳,早年家里穷,1912年应募当兵,跟着部队去过西藏。1915年回成都后,他在潘文华手下从排长干到团长,1921年潘文华投靠刘湘,他也跟着过去,当上了第七旅旅长。1925年,他接触过共产党的人,像杨闇公那帮子左派,对共产主义有点好感。1926年,他参加泸顺起义,支持北伐,但因为和共产党走得近,被刘湘调到没啥实权的岗位上。 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他还帮着陈毅等人脱了险,说明他心里对共产党多少有点同情。1935年,刘湘让他带兵追红军,他一边听命令,一边按刘湘的意思拖着走,既不得罪南京,又保住了川军的实力。这人打仗有脑子,对刘湘也忠心,是个能干大事的角色。 1935年,红军长征到了四川,蒋介石急着让川军把红军堵在川黔边境彻底消灭。1月19日,红军占了土城,郭勋祺的部队跟在后面。刘湘接到南京的电令,要求“穷追猛打”,但他心里清楚,蒋介石这是拿川军当枪使。红军要是真没了,川军也得被拼光,到时候四川还不得落进蒋介石手里? 于是,刘湘找来郭勋祺,交代了那句关键的话:“别太拼命。”意思很明白,追归追,别真把红军逼死,也别让川军伤筋动骨。郭勋祺领命后,带着三个旅出发,表面上装得挺积极,实际上走得慢吞吞。碰到红军踪迹,他就绕着走,或者随便放几枪就算完事儿。1月28日,土城青杠坡那儿打了一仗,双方开了枪,但川军压根没认真打,红军撤得快,伤亡都不大。 1月30日,郭勋祺进了土城,知道红军已经过了赤水河,他就借口部队要“休整”,停下来不追了。后来,他按潘文华的指示,和红军保持一天的路程,红军往四川走他就跟紧点,往贵州云南走他就松一松,一直拖到红军进了云南才算完。 这期间,他还干了点“私活儿”,把蒋介石赏的银元换成药材和纱布,偷偷送给红军伤员。结果呢,土城这仗被报成“川军大胜”,蒋介石还赏了千把银元。刘湘看了报告就乐了,知道这戏演得够漂亮。郭勋祺这套“假打真保”的做法,既让南京没话说,又给川军留了后路。 1935年这事儿过去后,川军没被耗光,实力留了下来,到了抗战爆发就派上了大用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川军整编出川,上了淞沪、武汉、长沙这些战场。装备虽差,川军靠一股狠劲跟日军硬拼。淞沪会战打得惨,川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2000多人撤到湖北。枣宜会战里,川军干掉4万日军,自己也伤亡20多万。整个抗战,四川出了350万兵,死了64万,人数全国第一。 刘湘1937年当上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着川军抗战。可惜没多久,1938年1月20日,他就在重庆病死了,才48岁。他留下的川军实力,成了抗战的重要支撑,死后被追了个陆军一级上将。郭勋祺呢,打完淞沪会战还接着干,一直坚持到1945年抗战胜利。 1949年,郭勋祺回到四川,眼看国军不行了,他就推动成都5个师起义,帮了解放战争一把。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川西行署干过交通厅长,1952年又去了四川省水利厅,还管过体育委员会。1959年12月28日,他在成都去世,活了64岁。 刘湘和郭勋祺在1935年的那点小心思,不光救了川军,还给抗战攒下了本钱。他们在乱世里算计来算计去,最终还是为民族扛了把力,历史得给他们记上一笔。

0 阅读:65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