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年,抄家的官员推开张居正家大门,发现张家17口人,早已被活活饿死。张居正长子不堪受辱自缢而亡,留下一句骂人的话,让万历后悔不已。 张居正,字叔大,1525年生在湖广荆州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就聪明过人,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进士及第,妥妥的学霸级别。
进入官场后,张居正更是一路开挂,48岁成为内阁首辅,从此大刀阔斧推行改革。一条鞭法让赋税清晰明了,考成法把官员治得服服帖帖,边疆屯田、兴修水利,硬是把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拉出泥潭。那会儿的万历皇帝,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对这位张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口一个“元辅张先生”,言听计从。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张居正一死,曾经被他压制的政敌们全跳了出来。御史们的弹劾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到万历桌上,说他独揽大权、结党营私,甚至连生活奢侈这点都被翻出来大做文章。万历心里本就对这位严师又怕又恨,这下终于逮着机会,大手一挥:抄家! 当官兵围住张府,大门紧闭多日。等破门而入,眼前景象把人惊得说不出话——院子里杂草丛生,屋内死寂沉沉,17具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地上,早没了气息。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五花大绑,满脸是伤。见抄家的人翻箱倒柜,他突然大笑起来,笑声里带着绝望和愤怒。
当晚,他在房中悬梁自尽,留下一封血书,字字泣血:“ 有明月,怕没肝胆。都道是东风吹落桃花片,冷清清洒满秋千院。”表面是句诗,实则字字骂着万历忘恩负义。 消息传到皇宫,万历心里“咯噔”一下。他看着满朝官员对张家落井下石,突然想起小时候张先生手把手教他读书,想起改革让国库渐渐充盈,想起边疆安稳百姓能睡个好觉……可现在,人都死了,说什么都晚了。
后来万历想重新厚葬张居正,却被大臣们拦住;想给张家后人平反,又怕损了自己的面子。这份后悔,就像根刺,扎在心里,拔不出来。 这场抄家,抄出了人性的丑恶,也抄出了万历皇帝的薄情寡义。张居正一生为国为民,死后却落得如此下场。而他的死,更像是大明王朝的一个转折点——改革成果付诸东流,朝廷内部斗争愈发激烈,曾经被压制的问题全都冒了出来。
几十年后,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不知那时的皇帝会不会想起,当年那个被他们逼死的张居正,或许真的能救大明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