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木集 | 明 紫檀百宝嵌『杏林春宴』盖盒
盒作长方形,上盖、下身之口缘起皮条线;盖顶微微隆起,阴刻凹槽,镶嵌螺钿、珊瑚、孔雀石、玳瑁、玛瑙等珍贵材料,组合成斑斓的花鸟图案:“杏林春宴”。左下饰山石,杏树与芍药自石后生出向右延伸。杏花于画面左上及右中各生一簇,构图平稳,整体布局左密右疏,遂绽杏花一枚于画左,两枚于画右,余皆半开或含苞未发者,宾主既分,彼此映衬。花瓣、花蕊、花萼俱刻画细致。芍药两朵,其色嫣红,跳脱于画面,颇醒目,花瓣柔软且饱满,以绿、黄色叶衬托之。两种枝干之肌理、色泽,均表现到位且有所区别,作者将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观察融入艺术创作。画面中心燕属禽鸟侧立枝上,尾羽分叉作剪刀形,通体饰作白色,翅、尾末端呈墨色,形象异于常见的家燕。右上饰一蝶闻香而至,赋画面予动感。构图以宋代花鸟写生小品画为立意,生动传神,气韵清逸,意匠经营,堪称绝技。
“杏林春宴”源出古代科举。唐代每隔三年在长安举行一次选拔进士的会试。会试于春季二月进行,从放榜之日起,会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即有“杏园探花宴”。彼时长安城南有“杏园”,春日杏花竞相绽放,新科进士于此处举行“杏园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骑马至长安各处名园,采摘牡丹、芍药等名花后回到杏园供人观赏,孟郊有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本器盖面的两朵芍药即含探花之意。明人书画中也频频见到此类题材的作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刘迈“杏林春燕”轴。
晚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如雕百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相传除周翥之外,无人能制此类精工百宝嵌器物。关于周翥其人,参见翦淞阁黄玄龙先生详细的考证:周翥,吴县(今苏州)人,活跃于明代嘉靖中期,然其确切生平不详。其人其艺在明、清士大夫的笔记中常见记载,有说周姓工匠名翥,又说名“治”、“柱”或“之”等。天一阁藏刊印于崇祯年间的《崇祯吴县志》卷五十三〈人物•工技〉“周治”载:周治,嘉靖中人。工为诗歌,精于雕镂嵌空,以金玉珠母石青绿,嵌作人物、花鸟,老梅古干,玲珑奇巧,宛如图画。其中记载周翥“工为诗歌”,可见周翥并非普通工匠,称他精于“雕镂嵌空”,作品“宛如图画”,足见其除具有深厚的雕刻功力,复有丹青之长,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此件盖盒即是所见极为重要的一件实例。另,翦淞阁、小孤山馆曾藏明晚期•黄花梨木错银百宝嵌“琼林独宴”图文盒,为同类题材的明代百宝嵌作品,与本件题材、工艺及审美风格均一致,可供参考。
尺寸:长13.5cm;宽10.9cm;高9.5cm
来源:中国嘉德2025年春拍《古癖——牧心斋古代文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