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怎样才有信仰? 原创 制度应为创造力发展架构 现实,一个严峻的时代课题,也是沉重的历史课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们的信仰是什么?人们应该向下一代传承什么? 窃以为,一个人奋斗不息的内在驱动力的动力源在哪里?在信仰! 一个家庭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信仰! 一 社会从舆论、制度上推崇奋斗、创造,人们才能摆脱单纯追求物欲,才有信仰。 按照大家公认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低层次的生存需求满足之后,必然向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迈进。 但是,这并不是自然而然升华的,社会必须以创造性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心为价值取向,人生才有信仰,从而才有格局,才有追求,才有奋斗,才有意义。 如果人们以金钱为价值取向,那么,有了充足金钱的“富二代”就不会去奋斗;而没有金钱的“普二代”一旦奋斗获得了足够的金钱也会失去目标而放弃奋斗;最后,二者都殊途同归,信仰消散,物欲横流,精神走向萎靡、颓废,社会走向腐化,政权走向腐败和崩塌。 所以,一个社会,必须从制度上以“奋斗者”、“创造者”为中心,以奋斗、创造为价值取向,才能避免人们无信仰、官员无廉耻,社会溃败,政权崩塌;人们的需求水平才能上台阶,摆脱物质的穷奢极欲,向益于社会、益于创造的自我价值实现迈进! 二 社会一定要把奋斗、创造同赚钱、有钱区别开来,在现实中二者不可能划等号。人们虽然可以从制度上保障奋斗、创造一定可以赚钱,但不一定成正比,人们奋斗、创造如同科学实验一样,甚至有可能失败而破产! 同时,有钱不一定就有奋斗、创造,即使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资产阶级对吃息的寄生阶层也是鄙夷的! 所以,一定要有对奋斗者、创造者保障的立法,要推进、落实行政公开化的阳光法案,使社会真正在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制度的利益激励上,切实地而不是放口炮地推崇奋斗、创造,切实地崇拜奋斗者、创造者,每年要以“奋斗者、创造者光荣榜”的层层公开选拔、奖励取代富豪榜,以崇尚奋斗、创造的文化取代金钱拜物教,人们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社会才能风清气正,人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勃发出来而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们的信仰是什么?人们应该向下一代传承什么? 中国封建时代的明白人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才,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才,则增其过”,这一段精辟论断作了很好的历史性回答,这也是对社会精英们怎样突破“富不过三代”的历史魔咒的最佳解,还是对现代发达国家许多大富豪几乎不留遗产而全部捐赠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竟高征遗产税的最好解释!
人们怎样才有信仰? 原创制度应为创造力发展架构 现实,一个严峻的时代课题
飞美和生活
2025-05-04 08:42: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