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他为厅长,享受副省级待遇!”1957年,毛主席视察武汉,得知王盛荣只是一个副处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给他升官! 1932年冬,赣南山区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土屋里一盏油灯摇曳,毛泽东正伏案写着调研笔记。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警卫推门低吼:“主席,民团来了!”屋外枪声骤起,火光映红了夜色。 毛泽东抓起文件,刚迈出两步,敌人的喊杀声已近在咫尺。危急时刻,一队红军战士从侧面杀出,领头的年轻人身手矫健,边开枪边喊:“主席,快走!”他叫王盛荣,那一夜,他用自己的肩膀和鲜血,为中国革命保住了未来的火种。 王盛荣,1907年出生在武汉汉江边一个渔民家庭,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十三岁,他被送到上海纺织厂当童工,每天在机器轰鸣中熬十几个小时,骨头都像要散架。1925年,上海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十八岁的王盛荣站上了街头,挥着童子团的旗帜,喊着口号,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血是热的。 次年,他加入共青团,1927年又投身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正式成为共产主义战士。那一年,他在汉口八七会议上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两个人的交谈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苗。 党组织看中了他的潜力,送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30年回国后,他在上海和江西苏区干得风生水起,组织罢工、策反敌人,样样拿手。1932年那场赣南夜战,是他与毛泽东关系的转折点。 民团围剿中,王盛荣带人突围,肩膀中弹却硬是背着毛泽东跑了十几里山路。血从他肩头渗到毛泽东的衣服上,毛泽东撕下裤腿给他包扎,沉声说:“盛荣,命是你给我的,革命还得靠你。” 长征路上,王盛荣是红军青年部的中坚力量,爬雪山、过草地,总是冲在前面鼓舞士气。抗日战争中,他在河南竹沟带游击队,硬是把日本鬼子搅得晕头转向。解放战争中,他指挥作战时腿部重伤,被迫截肢,转到后方负责军工生产。 1950年,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是向苏联出口钨砂,这可是硬骨头——设备落后、运输困难,他硬着头皮带着工人吃住在厂里,愣是完成了年产万吨的任务。 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1952年,有人举报王盛荣在钨砂交易中“贪污”,其实是他通过周恩来批示,将蒋介石留下的千吨钨砂卖掉换设备的事被误解。他不愿麻烦领导解释,默默接受降职,从中南军工部副部长沦为中南建筑工程局副处长。曾经的英雄,如今在汉阳轧钢厂的工地上挥汗如雨,腿上的假肢在泥泞中吱吱作响。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竣工,这座“天堑变通途”的工程让新中国扬眉吐气。毛泽东站在桥头,眺望滚滚长江,突然问:“王盛荣在哪儿?”湖北省领导面面相觑,竟无人知晓这个名字。毛泽东怒了,拍着栏杆说:“老战友为革命流过血,你们就这样对待?”几个小时后,王盛荣被从轧钢厂找到,灰头土脸地站在毛泽东面前,假肢上还沾着泥巴。 在场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回忆,毛泽东的语气既有愤怒又有心疼:“盛荣这样的人,怎能埋没在厂里?”王盛荣却低着头,淡淡地说:“主席,我干活挺好,职位不重要。”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既震撼又感慨。 毛泽东当即下令:“提拔他为省冶金厅厅长,享受副省级待遇!”这不仅是职位升迁,更是对一个老兵的尊重与信任。消息传开,轧钢厂的工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老王这是苦尽甘来啊!” 王盛荣上任后,扑下身子抓生产,湖北钢铁产量节节攀升。然而,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席卷全国,高指标、浮夸风让王盛荣皱紧了眉头。他直言:“炼钢不能靠喊口号,得靠科学。”这话却得罪了急于求成的上级,没多久,他被免职,退居二线。 英雄再次被冷落,厂里的年轻工人只知道他是个瘸腿老头,却不知他曾背着毛泽东跑过枪林弹雨。 1979年,拨乱反正的春风吹遍大地,王盛荣的级别和待遇终于恢复。晚年,他住在武汉一栋老楼里,生活简朴,偶尔和老战友聊起当年的硝烟,眼中仍有光。2006年,他以百岁高龄去世,湖北省委书记亲自吊唁,中央也派人慰问。他的故事,像武汉长江大桥一样,承载着新中国的记忆。 王盛荣走了,但他留下的,是一个普通渔民之子用血与汗书写的传奇。 据湖北省档案馆资料,王盛荣在担任冶金厅厅长期间,推动了武钢一号高炉的技术改造,为湖北工业奠定了基础。他在大跃进中的直言批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实事求是的品格。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是工程奇迹,也凝聚了无数像王盛荣这样默默奉献者的心血。
“提拔他为厅长,享受副省级待遇!”1957年,毛主席视察武汉,得知王盛荣只是一个
我心凛雨
2025-05-03 11:09: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