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周子昆牺牲,妻子带了2个孩子生活有些不容易,战友就劝她改嫁,妻子却说:“我的孩子永远姓周,我不会改嫁!” 何子友1913年出生在四川苍溪县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却是个有志气的人,当过当地苏维埃政府主席。可惜好景不长,1930年代初,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幼的何子友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她暗下决心,要为父亲报仇,要干点大事。十岁那年,她被送到景武拳房当杂工,跟着师傅李德元学武当派武艺。那时候她个子小,力气却不小,几年下来练得身手矫健。后来,她还学会了用枪,枪法准得让旁人咋舌。 1933年,20岁的何子友投身红军,凭着一身武艺和胆识,当上了侦察排长。她跑得快,眼力好,执行任务从不含糊。红军长征路上,她跟着部队翻山越岭,吃尽了苦头,可从没喊过累。战友们都说,这丫头看着瘦弱,骨子里硬得很。 1935年,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甘孜会师,何子友在这儿认识了周子昆。周子昆是红五军团副参谋长,书生气十足,说话慢条斯理,跟何子友的直爽性格完全不一样。可就是这么两个人,在战火里擦出了火花。他俩聊得投机,彼此欣赏,慢慢地就走到了一起。1937年,到了延安,他俩结了婚。那时候抗战刚打响,日子紧巴巴的,可两人互相扶持,心里踏实。 1938年,女儿周民出生,小家总算有了点欢乐。1940年,何子友又怀了第二胎。可好日子没过多久,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周子昆在突围时牺牲了。消息传到何子友耳朵里,她整个人都懵了。那年她才28岁,肚子里还有孩子,身边还有个三岁的小女孩,日子一下子黑了。 周子昆走后,何子友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没了大树遮风挡雨,她得自己扛起一切。那时候战乱还没停,物资短缺,家里连口粮都凑不齐。她挺着大肚子,带着周民四处躲避战火,生下儿子周林后,更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刚出生,每天哭着要吃的,她却只能硬着头皮哄着,省下自己的口粮给他们填肚子。 战友们看她太辛苦,忍不住劝:“子友啊,孩子还小,你一个人撑不下的,找个人嫁了吧,日子好过些。”可她每次都摇头,语气坚决:“我的孩子永远姓周,我不会改嫁!”这话不是随便说说,她真就这么干了。靠着微薄的抚恤金和自己的双手,她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白天干活,晚上哄孩子,多少个夜里她累得睁不开眼,可从没想过放弃。 解放后,日子总算好过了些。何子友带着孩子到了上海,被安排在几家工厂当负责人。她干活认真,手脚麻利,厂里人都服她。工作再忙,她也没忘了教育孩子。她常跟周民和周林说:“你们爸是为革命死的,你们得争气,不能给他丢脸。”她自己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供孩子读书。后来,周民当了老师,周林参了军,都成了有用的人。何子友看着孩子成才,心里总算有点安慰。 晚年时,她身体不太好,可精神头还足。有人问她:“你这一辈子这么苦,后悔吗?”她笑笑说:“不后悔,子昆走得值,我守着这个家也值。”1990年,何子友去世,享年77岁。她没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她的坚持和精神,却让孩子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1941年,周子昆牺牲,妻子带了2个孩子生活有些不容易,战友就劝她改嫁,妻子却说
潮女炫风尚
2025-05-02 20:05:49
0
阅读: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