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勒菲尔公司偶然发现,他们公司在1942年生产的一套水轮机组竟然在

潮女炫风尚 2025-05-01 14:40:45

1999年,美国勒菲尔公司偶然发现,他们公司在1942年生产的一套水轮机组竟然在我国一家水电厂中仍在正常运转,每天稳定发电1万千瓦时,这一情况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于是他们提出愿意花费200万美元购买这套机组,但我国方面最终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这台水轮机组的命运,得从1942年说起。那是抗战最吃紧的时候,国民政府把兵工厂迁到贵州桐梓,建了第四十一兵工厂,专门造中正式步枪和轻机枪。武器产量上去了,电不够用咋办?厂长发现附近天门河水流湍急,落差大,适合搞水电站。于是,兵工署署长俞大维跑去美国,找勒菲尔公司订了两套水轮机组,每套重达上百吨。 可东西造好了,怎么运过来?那时候海路被日军堵死,陆路也走不通,最后只能走“驼峰航线”。这条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天气恶劣,坠机是家常便饭,能把设备运到昆明再转到桐梓,简直是奇迹。到了地方,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陈祖东接手,带着2000多工人硬是在溶洞里把这大家伙装起来。1944年,天门河水电站发电成功,直接给兵工厂供电,撑起了抗战的后勤线。 抗战胜利后,兵工厂撤了,水电站没人管,设备三天两头出毛病。1949年解放前夕,当地县长还想炸掉电站,幸好被拦下来。新中国成立后,这台设备又派上用场,给桐梓冶炼厂供电。1953年,机组坏了,当时物资紧缺,技术也落后,工人硬靠自己摸索,仿制零件修好它。从那以后,这台“美国造”在中国人手里跑了几十年,成了当地电力供应的顶梁柱。 说白了,这设备能活这么久,全靠中国工人的韧劲和智慧。没啥高科技,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把它修了又修,用了又用。 到了1999年,勒菲尔公司听说这台设备还在用,特意派人来看。结果一看傻眼了:这玩意儿在潮湿、简陋的环境里跑了50多年,居然还能每天发电1万千瓦时!要知道,他们公司早就不造这种老型号了,这台机器在美国就是个“活化石”。他们当场拍板,出200万美元想买回去,打算放公司总部当历史纪念。 可桐梓县政府合计了一下,没答应。为啥?一来,这设备是抗战时期中美合作的见证,历史意义甩金钱几条街;二来,它还在发电,实实在在服务当地,卖了不划算。于是,中国方面谢绝了美国人的好意,设备继续留在了天门河。 这台水轮机组不只是个机器,更像一段历史的缩影。陈祖东教授当年带着团队,硬是在物资匮乏、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把它装起来,靠的是技术加拼命。战后几十年,工人靠自力更生让它活下来,靠的是不认命的干劲。它见证了抗战的苦难,也记录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 从技术上看,这设备不算多先进,但它能用半个多世纪,本身就是个奇迹。勒菲尔公司想买回去,无非是看中它的稀有和象征意义。可对中国来说,它的价值不是美元能衡量的——它是那段烽火岁月中留下的印记,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证明。 后来,2006年上游修了水库,水源断了,电站停运。2019年,天门河水电站旧址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改成了博物馆。现在,它静静地躺在那儿,讲着过去的故事。

0 阅读:915

评论列表

天外风_007

天外风_007

2
2025-05-01 19:28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