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一队日军悄摸摸向雪峰山进发,准备杀国军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却被一个15岁的孩子泄露了情报。
1945年5月,日军还在负隅顽抗,丝毫没有放弃他们的侵略野心。
而当时的抗日战争,对我军来说其实并不容易。
日军装备精良,我军却只有“小米加步枪”,即便国民党军队的装备比我们好一些,军队也比工农红军多一些。
可是由于蒋介石的政策方针问题,使得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这样艰难的抗日形势下,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常有工人、农民、猎户等自发地组织起来,游击式地开展抗日斗争。
而前文提到的15岁的孩子叫做刘冬生,正是出自一支由86名猎户自发组织起来的叫做“嗅枪队”的抗日队伍。
1945年4月9日,雪峰山会战,也称为湘西会战打响了。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一次正面战场上的会战,中日双方参战总兵力近30万,战线也拉得极长,足有200多公里。
虽然,今天很少有人知道雪峰山会战的存在,但事实上这场会战不仅战况惨烈,更诞生了许多史诗般的英雄壮举。
“嗅枪队”打出的“马颈骨伏击战”就是其中之一。
雪峰山会战打起来之后,一股日军势力悄无声息潜入了雪峰山,准备给国民党军队一个猝不及防的突袭。
但是在山林里来回打游击的“嗅枪队”却很快发觉了这股日军势力的存在,并琢磨着派出一个人去侦察一下这支日军队伍的情况和武器状况。
经过讨论,队伍里派出的是当年15岁的刘冬生。
虽然刘冬生年纪小,但是却打小儿就机灵,而且人胆子大也懂得变通,加上跟着队伍整日里打游击,所以很有眼见和胆色,平日里在队伍中充当着侦察兵的角色。
带着队伍给的任务,刘冬生便出发了。
他们本身也是猎户,因此刘冬生装扮上倒没有什么需要作太大改变的,只装作普通农户便可。
只是不幸的是,刘冬生在鬼子部队周围打探的时候,正好被对方放哨的卫兵发现了。
好在刘冬生机智,装作自己只是路过的农户,面对鬼子的逼问更是大声哭着要找“娘”,这让鬼子有些瞧不上他,只当他是普通的农户家小孩儿,所以倒没有太过为难他。
只是虽然如此,鬼子也没有放走刘冬生,而是让他带路。
刘冬生点头哈腰表示答应,正好顺理成章留在日军的队伍里面摸查情况,搞清楚他们的人员部署和武器军火。
经过一天时间的留意,刘冬生心里大致有了数:鬼子这支队伍一千多人,武器装备精良,根本不是嗅枪队能够对付了的。
晚上,夜深人静。趁着鬼子都睡着的时候,刘冬生悄悄跑了出去,一路小心留意着有没有别鬼子跟随。
好不容易回到了嗅枪队,刘冬生赶忙汇报:“鬼子这次人数众多,足有1000多人!”
经过一番考量,嗅枪队的队长兰春达有了决断:让刘冬生迅速去将情报传达给国民党军队187团,与国民党军队一起剿灭这批日军!
很快,刘东升就摸到了国民党187团,并且将情况汇报给了187团当时的团长。
当时,国民党187团也在摸查在雪峰山这批日军的情况,如今刘冬生的情报一送来,各方信息变得更加清晰,摆在面前的局面也一下子明确起来,对于制定作战策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经过考量,国民党187团团长决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鬼子发觉他们的情况之前主动出击,把握战斗的主动权。
相比于国民党军队的正规军配置,嗅枪队虽然只有普通的鸟铳,但是优点在于机动灵活,而且十分了解山间的地形,所以也是战斗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通过嗅枪队和国民党军队的配合,对日军采取了包抄围剿、聚而歼之的策略,这伙日军也果然中了计策。
在重重包围之中,日军仿佛瓮中之鳖,被玩弄掌控于股掌之间。
很快,这支日军损失惨重,尝到了恶果。
之后不久,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也终于落下了帷幕,且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个革命烈士的斗争与奋不顾身的冲锋。英雄已逝,但是精神却永存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