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前的流量狂欢:一场亵渎神圣的精致利己主义表演。老兵时评最近,发现许多

空战铁鹰 2025-05-01 22:14:00

烈士陵园前的流量狂欢:一场亵渎神圣的精致利己主义表演。老兵时评

最近,发现许多打着“志愿为烈士扫墓”的旗号,在各地烈士陵园直播、拍视频放到网上博流量的账号。看了之后,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烈士陵园里,衣着光鲜的主播们举着自拍杆,在烈士墓碑前或慷慨陈词,或掩面而泣。他们精心设计的机位正对着镌刻烈士姓名的石碑,滤镜加持下的画面里,飘落的花瓣与擦拭墓碑的特写交替呈现。这场看似庄重的"志愿扫墓"表演,实则是流量经济催生的新型亵渎。

烈士陵园是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不是网红经济的演播厅。《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那些将烈士安息地变为个人秀场的行为,本质上是将公共记忆空间异化为流量变现的私产。当烈士的姓名成为短视频标题的吸睛符号,当斑驳的墓碑沦为直播打赏的背景板,这种以消费英烈为代价的流量狂欢,已然触碰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红线。

流量猎手们精心编织的"志愿叙事"背后,暴露出精致的利己主义本质。他们用扫帚扫去墓碑尘埃的同时,却让烈士精神蒙上了功利的尘垢;他们擦拭纪念碑的动作越虔诚,越反衬出内心的虚伪与空洞。

真正的缅怀应是静默的凝视与内心的共鸣,而非夸张的表演与数据的狂欢。当纪念行为需要借助点赞数来验证价值时,这种异化的仪式早已背离了缅怀先烈的本真意义。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表演式纪念正在消解烈士精神的崇高性。当年轻一代在短视频中看到烈士陵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当庄严的纪念场所沦为流量竞技场,历史记忆的严肃性将不可避免地被娱乐化解构。某直播平台数据显示,清明期间烈士陵园相关视频播放量激增300%,但其中超过六成内容存在刻意煽情、过度表演等问题。这种数据繁荣的背后,是集体记忆被流量逻辑肢解的危险征兆。

守护烈士陵园的庄严与纯净,需要构筑多方协同的防护网络。网络平台应当建立英烈纪念内容审核机制,运用AI识别技术拦截低俗化、娱乐化内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建立志愿者认证体系,让真正的缅怀者获得身份标识;而每个公民更应保持精神自觉,在烈士陵园主动放下手机,用心灵的对话替代镜头的凝视。唯有如此,才能让烈士安息之地回归本应有的肃穆与宁静。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出口处,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真正的缅怀从不需要流量的加持,烈士精神的传承永远在静默中生长。当人们学会用心灵而非镜头去丈量历史的厚度,用行动而非表演去延续精神的血脉,烈士陵园方能回归其作为民族精神坐标的本来面目。我是老兵

0 阅读:2
空战铁鹰

空战铁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