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共享平台共享架构之外,共享车身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许多车你看起来是同一款车,造型几乎没差,结果一个是后驱一个是前驱,比如上汽集团的荣威D7 EV和荣威D7DMH;一个是纯电动,一个是插混,比如吉利汽车集团的银河E8和星耀8 EMi
纯电动时代后驱和前驱成本上没有太多差别,大众就选择了后驱,以OneBOX车身增加空间,大多数平价小车选择前驱为主,前置充电,比如吉利汽车的GEA架构,上汽的星云E3架构,集成化轻量化为主。
外资,特别是北美地区的家用车则没有规定一定是平价小车才会如此规划,比如上汽通用的奥特能前驱平台以及东风日产的艾睿雅平台。
多数品牌会选择共享平台的方式合作,比如上汽AUDI和上汽智己,这样自己重新做造型和车身,有足够的差异化。
同一个平台诞生的产品可以做到大相径庭,但内核是一样的。飞凡F7可以做到很舒适,但内核就是智己的运动。
对外方来说,用自己的平台做产品,更有利于出口。比汽通用奥特能的凯迪拉克傲歌可以直接出口欧洲,如果用上汽星云E1做产品,就又得自己再做点额外工作了。
这有什么杠的?东风日产N7的事情很明白,东风日产也是东风集团的利润奶牛。集团内部是不允许两车做对比的,那就是有人别有用心了。
至于说东风日产会不会用东风的ESSA架构做更大的后驱的产品,随着时间,随着合作,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我觉得东风日产不会用岚图知音奕派007的平台做产品。(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