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3年,菲律宾的红薯丰收,并明文规定禁止出口,偷渡红薯的罪犯会被处死。在

摄影圣典 2025-04-28 15:17:29

公元1593年,菲律宾的红薯丰收,并明文规定禁止出口,偷渡红薯的罪犯会被处死。在这一年,中国福建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此时,身在菲律宾做生意的陈正龙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他花了巨资买下一根红薯藤,这一举动改变了中国数百万人的命运。 明朝末期,朝政日渐衰弱,国内多地瘟疫、天灾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福建地区尤为凄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饥荒让人民苦不堪言。 福建巡抚金学曾收到红薯试种成功的报告时,正对着灾民暴动的折子发愁呢。陈正龙儿子扛着麻袋进衙门,倒出来的红薯个个拳头大,巡抚大人差点没把胡子揪下来:这玩意儿亩产顶二十倍水稻,灾年能当救命粮,太平年月还能酿酒造粉条,简直是农业版点石成金。当年骂陈正龙“弃文从商没出息”的老学究们,转眼就把他捧成了当代神农。 但历史总爱开玩笑。陈正龙冒死带回来的红薯,后来成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军粮”。李自成们啃着烤红薯打天下,崇祯皇帝在紫禁城饿着肚子骂娘——种红薯的福建躲过了饥荒,种小麦的北方却饿出了百万流寇。一根藤蔓搅动的蝴蝶效应,比十场战争还带劲。 最讽刺的是“技术偷渡”的轮回。西班牙人用大航海偷美洲作物,中国人用缆绳偷菲律宾技术,今天全球化的专利战不过是换了套西装继续玩。陈正龙要是活在现代,搞不好能拿个“农业诺奖”,顺便被跨国公司告到倾家荡产。 如今福建街头烤红薯飘香,年轻情侣分食着蜜薯说甜,没几个人记得四百年前那根抹着淤泥的藤条。乌石山上的先薯亭倒是倔得很,石柱上刻着“一根藤救千万人”,可惜游客更爱在旁边自拍——科技史的温度,终究敌不过烤炉里糖油爆裂的香气。

0 阅读:1
摄影圣典

摄影圣典

读懂摄影,老照片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