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是对待盟军友军之计。按理来说,盟军

杨阜与过去 2025-02-06 13:50:22

《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是对待盟军友军之计。按理来说,盟军友军,属于协同作战,共同对敌,应该是本着精诚合作的原则。但在现实中,有的友军指挥不动,有的盟军坐山观虎,有的杂牌军下属也很难合作,无法控制,还有的是刚投降(古代即指诏安)过来,只是暂时喘口气,等待新的时机…… 这种时候,我方就可以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使用“偷梁换柱”之计了。即通过调动、任命、架空、增派本系人马等手段,使盟军、友军、杂牌军、诏安军的机制运行不畅。指挥不灵,最后只能放弃闹对立,搞单干,最后听从我方的调遣。 三国时期,曹操与张绣战于宛城。张绣虽降却受辱,加上曹操睡了他叔叔张济的老婆邹氏。张绣不堪受辱,于是暗中在曹营调动,把曹操团团包围后,突然起兵反抗,最后导致曹操的儿子、侄子、大将典韦殒命。张绣用的就是偷梁换柱之计。 再举一例。抗战胜利后,校长想吞并云南王龙云,于是把中央军和滇军主力混编,派到越南搞接收,这个也属于偷梁换柱。他利用龙云在云南的兵力空虚,派杜聿明攻打玉华山,一举抢下了龙云的地盘。 这种偷梁换柱,频繁调动,也可以做给敌人看。这里面也有阴谋诡计。当己方力量强盛,频繁调动属于“声东击西”。当己方力量弱小,频繁调动,也可能属于“金蝉脱壳”。所以,这种频繁调动之类的,它可以偷偷摸摸搞,也可以大张旗鼓地搞。目的是不同的。

0 阅读:0
杨阜与过去

杨阜与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