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馆陶公主府上来了一个卖珠宝的妇人,60岁的刘嫖却对珠宝不感兴趣,反而眼睛一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24 23:15:25

一天,馆陶公主府上来了一个卖珠宝的妇人,60岁的刘嫖却对珠宝不感兴趣,反而眼睛一直盯着妇人13岁的儿子看,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虽然年过六旬,却依然保持 着一颗少女般的芳心。一天,她府上来了一个卖珠宝的妇人,带着她13岁的儿子董偃。馆陶公主本不喜珠宝,却被董偃俊美的外表深深吸引。少年肤白貌美,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尽显矫健。馆陶公主一见倾心,情不自禁地对董偃母亲说:"不如让我替你抚养这孩子吧。" 董偃本出身贫寒,自幼与父母相依为命,靠着微薄的珠宝生意谋生。被馆陶公主看中,对他而言无异于鱼跃龙门。公主府中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这是他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人生际遇。董偃的母亲自然欣然应允,将儿子托付给了馆陶公主。 自此,董偃在公主的庇护下,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优渥生活。馆陶公主对这个如珠似玉的少年宠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董偃聪颖好学,公主便请了先生教他诗书礼乐。他骁勇善战,公主便让武师传授骑射之术。府中下人对董郎无不恭敬有加,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公主的喜怒哀乐。 然而,外界对董偃寄人篱下的身份颇有微词。毕竟男宠这个身份实在不光彩,难登大雅之堂。董偃处事机敏,深知此事终究有碍脸面。他多次游说馆陶公主,献出府中别院长门园给西汉天子刘彻,以修补与皇室的关系。董偃的良苦用心,馆陶公主自然了然于心。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馆陶公主携董偃拜见汉武帝,将长门园奉上以表忠心。汉武帝龙颜大悦,对二人的事虽心知肚明,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董偃巧舌如簧,言谈举止颇得圣心。自此,汉武帝对董偃另眼相看,不再将他视为馆陶公主的男宠,而是真正具备才华学识的少年俊杰。 董偃虽然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但骨子里并未恃宠而骄。他谦逊有礼,待人宽厚,很快便在朝中结交了不少王公贵胄。他们对这个出身卑微的少年刮目相看,纷纷与之攀谈交好。然而,董偃的仕途坦途,很快就被一桩丑闻所打破。一时间,流言四起,朝野哗然。董偃这个本就有失体统的身份,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东方朔,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辞赋大家,一向以言辞犀利著称。他将矛头直指汉武帝,质问他为何纵容馆陶公主的逾矩之举。东方朔据理力争,条分缕析,言辞凿凿。汉武帝起初对此事并不上心,但在东方朔的连番逼问下,也不得不正视馆陶公主与董偃的私情。 君臣二人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汉武帝终于意识到,他姑母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伤风败俗的地步。毕竟,皇家颜面不容玷污,若放任馆陶公主胡来,难免会引起民怨沸腾。汉武帝当机立断,召见了馆陶公主,言辞恳切地要求她和董偃划清界限。 馆陶公主虽不舍董偃,但也不敢忤逆圣意。在汉武帝的威严之下,她只得黯然斩断了和董偃的情丝。董偃在公主府中的锦衣玉食,转眼间化为泡影。他的仕途止步,他的前程断送。一夜之间,昔日的"董郎"沦为阶下囚,备受冷眼。 董偃何曾经历过如此巨大的落差?他一蹶不振,终日以泪洗面。他的心,仿佛被生生剜去了一块,再也无法填补。郁郁寡欢之下,董偃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英年早逝。天妒英才,董偃的人生,竟戛然而止于二八年华。 董偃之死,无疑给了馆陶公主沉重的打击。她自责不已,悔恨交加。她日夜思念董偃,泣不成声。在董偃离世的几年后,馆陶公主也因忧思成疾,驾鹤西去。临终前,她极力央求汉武帝,让她和董偃合葬于霸陵。 这个请求,着实令汉武帝为难。自古以来,皇陵从未有过男宠合葬的先例。但自己的姑母至死不渝的爱情,又令他动容不已。汉武帝最终拍板,准许了馆陶公主的请求。至此,一代权臣的陵寝中,躺着一个出身微贱的少年。陵前松柏,见证了一段不伦却刻骨铭心的爱恋。 回首往事,一切恍如隔世。曾几何时,当一个卖珠宝的妇人带着年仅13岁的儿子,踏入馆陶公主的府邸。60岁的公主本该对珠宝感兴趣,却一直盯着妇人的儿子看。她鬼使神差地说:"不如让我替你抚养这孩子吧。"谁能想到,这句话竟是一切悲欢离合的开端。 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原本就如戏台上的一出出大戏。豪门贵胄尚且难逃宿命的捉弄,更何况一个出身低微的男宠?馆陶公主和董偃的爱情,注定成为千古绝唱。他们跨越阶级和年龄的鸿沟,将彼此刻入骨血。纵然身死,也要灵魂相依。这段孤注一掷的感情,虽然违背了世俗,但其悲壮动人处,又教人心生敬意。

0 阅读:103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