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72岁的黄维,尽管已被改造20余年,面容仍显露出“不屈服”的神情。岁月似乎并未磨平他的棱角,那份深入骨髓的倔强依旧鲜明可见。 1948年11月14日,夜幕低垂,炮火连天,解放军对双堆集的总攻汹涌而来。黄维站在指挥所内,眉头紧锁,外面的枪声、炮声交织成一片,他知道,大势已去。 “胡副司令,我们得突围了。”黄维低沉的声音中透着无奈,胡琏点头同意,两人便迅速制定了突围计划。 夜色中,两辆坦克伴着阵阵轰鸣,急匆匆地驶出了阵地。然而,命运并未给黄维好的运气。 他搭乘的坦克刚驶出些许距离,竟骤然抛锚。他心中暗骂一声,无奈地钻出坦克,望着茫茫夜色,他决定徒步突围。 淮北大地,夜色如墨,黄维在田野间奔跑着,他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汗水浸湿了军装,脚步越来越沉重,终于,他疲惫地倒在路边,大口喘息着。 15日黄昏时分,解放军教导员范天枢,正引领着战士们展开战场搜寻工作。 一名通讯员眼神锐利,突然发现前方路边躺着一个穿着崭新细布棉军装、戴着钢盔的人,手腕上的手表在夜色中闪闪发光。 “教导员,那边有个人!”通讯员指着黄维的方向喊道。范天枢迅速带领战士们上前,将其包围。 “你是谁?”范天枢厉声问道。 黄维心中一紧,但他迅速镇定下来,伪装成一名上尉军官的模样,低声回答:“我是第八十五军军部上尉司书方正馨。” 然而,他精心的伪装终究未能瞒过对方的眼睛。 范天枢上下打量着他,冷笑一声:“哼,你这身行头和气质,哪像是个上尉军官?快说,你究竟是谁?” 他见势不妙,心中暗自盘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不语。经过审问和调查,他的真实身份最终被确认——国民党军第12兵团司令黄维。 紧接着,黄维便被解放军关押于华北军区军法处看守所。他凝望着铁窗外的天,满心皆是无奈和迷茫。 不久之后,他就被移送至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接受改造。 初被俘时,黄维满心不服且倔强异常。然而,当知道俘虏自己的是陈赓的部队时,他的内心才稍得宽慰。在他看来,被这位黄埔时期的大师兄俘虏,并不算什么丢人之事。 即便身为俘虏,黄维对改造也没有丝毫的退让。面对那些重塑思想的规章与教化,他始终保持着冷漠与抗拒。 他认为“宽大政策”不过是为了击垮战犯意志而编造的谎言,他誓死不让自己“上当受骗”。 为了让他能够直面过往,管理人员屡次尝试引导他进行自我审视,甚至明确要求他撰写思想汇报。但这些努力在黄维看来,徒然无功。 他提笔在纸张上挥洒自如,留下了两句饱含自我悲壮的诗句:“困龙浅滩难飞腾,孤虎平原遭犬凌。” 他甚至曾一度因绝望而试图自杀,对管理所的规章制度也故意挑战,如抗议“晚上不关灯”的规定。这些行为都使得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满心无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维的“顽固”开始有所松动。特别是在他生了一场大病后,管理所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让他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他的思想也渐渐发生转变。 他开始接受劳动改造,虽然起初只是干一些轻巧的活计,如养兔子、锄草等,但他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到了改造的后期,黄维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不再抵触改造,转而踊跃投入到各类学习与劳动之中。 此外,他也开始反思过往,清晰地认识到国民党存在的严重的腐败问题,注定走向失败。 他逐步接纳新思想,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满怀热忱,并展现出浓厚的兴致。 岁月如梭,转眼间二十七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光里,黄维从一名顽固的战犯变成了一位深刻反思历史、珍惜和平的老人。 终于在1975年,他身为最后一批获释的国民党战犯,再度踏上了这片充满自由的大地。 在黄维的晚年生活中,他对于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让人看到了他倔强性格之外的另一面。 他多次在文章中表达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并计划亲自前往台湾促进两岸交流。 信源: 黄维:【灌输新血液唤起新精神】--抗日战争纪念
这是72岁的黄维,尽管已被改造20余年,面容仍显露出“不屈服”的神情。岁月似乎并
洋洋爱说史
2024-11-13 12:36:51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