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张爱玲离开大陆跑去香港,最终移民美国,而选择留在上海的苏青却饱受人间沧桑,如果张爱玲当年没走,她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当同龄小孩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张爱玲已经开始在小说领域展现其天赋!说她是天才作家都不为过。 12岁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就已经能在校刊和各个杂志上被发表,而张爱玲的名字也渐渐被人所熟知。 1943年,张爱玲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位大作家苏青的书信,苏青信中邀请张爱玲在她创办的《天地》杂志上发表小说集。 对于苏青,张爱玲并不陌生,因为苏青在上海也很出名,还做过上海市的专员,同样也是一名作家,然而两人之间却并没有交集。 因此,张爱玲明确拒绝了苏青的邀请,却不想苏青并不气馁,继续给张爱玲写信,并且大打性别牌,终于说服了张爱玲! 于是在《天地》杂志的第二期,就看到了张爱玲的作品《封锁》,因为当时上海两大著名的才女都在《天地》杂志发文,也让苏青创办的这家杂志走红。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上海开始对一些汉奸进行清算,而当时上海的大汉奸陈公博就被逮捕入狱。 不幸的是,苏青与陈公博走得太近了,苏青创办《天地》杂志的钱也是陈公博给的,因此苏青被人骂成“文妓”、“汉奸作家”,名声一落千丈。 而张爱玲同样没逃脱骂名,她在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当中,也被列为了文化汉奸,使得其名声同样急转直下! 这个时候两位才女想法的不同就开始表露出来,随着内战的爆发以及在国内受到的制约,张爱玲已经做好了离开的打算! 而苏青却没有想过离开,她是一个念旧的人,对于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1952年,察觉到形势不对的张爱玲,最终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而苏青则是留在上海的一家越剧团工作,从此两位才女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张爱玲先是去了香港,后来又移民美国,在美国她开始自由发挥她的才能,用英文发表她写的小说,名气虽不如在国内,可生活无忧! 苏青就不同了,因为她在国内的名声并不好,哪怕想去参加上海文学的兴趣班都被拒绝。 苏青知道,她必须要改变她的名声才能在新的社会生活下去,于是她利用在越剧团工作的机会,努力为“三反”、“五反”运动写剧本,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可惜的是,并不擅长这类文学的苏青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剧本而得到认可,不愿放弃的苏青又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终于这部作品得到了认可,多次被拿出来演出! 为了能拓宽文学思路,苏青给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写了一封信,希望贾植芳能在古代文学方面对其进行一些指导! 可让苏青没想到的是,贾植芳被打成了胡风分子,而抓捕贾植芳的人又在其家中找到了苏青的信,于是苏青也被打成了胡风分子,生活急转直下! 这件事过后,苏青在越剧团的工作也没了,也没人敢让她写剧本,为了生活,苏青只能放下所有的面子,去越剧团看门! 苏青的日子过得很苦,可张爱玲却在美国过上稳定的生活,这就是两大才女不同的人生路。 但苏青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哪怕是看门,她也在努力创作剧本,为了能获得百姓的认可,她创作的剧本开始朝爱国主义情怀发展,比如《雷锋》《王杰》等等,可惜的是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就这样,苏青的生活一直在贫穷与艰难困苦当中徘徊前进,晚年的苏青甚至与家人生活在十平米的房间当中,厨房和厕所都要与别人共用。 在她生病以后,因为无法报销,又没有钱看病,只能是躺在床上忍受折磨,堪称凄凉! 试想,如果张爱玲当初没有选择去香港而是和苏青一样留在了国内,那么她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会不会比苏青过得好呢? 而苏青如果没有选择留在国内,而是与张爱玲一起去了香港,那么她的人生会不会又是另一番天地? 只可惜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无论是张爱玲还是苏青,都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1952年,张爱玲离开大陆跑去香港,最终移民美国,而选择留在上海的苏青却饱受人间
洋洋爱说史
2024-11-08 12:05:38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