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倪匡伪造公章,从内蒙古一路逃到香港,最终竟成为与金庸齐名的香港四大才

洋洋爱说史 2024-11-11 13:29:49

1957年,倪匡伪造公章,从内蒙古一路逃到香港,最终竟成为与金庸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才子铤而走险呢?   这件事还得从倪匡的早年经历说起。他出生在上海,家庭条件优越,得以从小便沉浸在书海中。长大后,他更是被送进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拥有了一个高起点。   要知道,能进入革命大学的人,出来后基本都能被分配公职,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地方。   倪匡仅仅在革命大学学习了三个月就出来了。随后,他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退役后被分配到了公安部门工作,也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前途。   然而,好景不长。因工作调配,倪匡被派往了内蒙古。由于他出生在上海,童年又在南方度过,对于北方的严寒天气极不适应。   特别是到了冬天,倪匡被冻得连门都不敢出,而工作的地方又偏僻,缺乏足够的保暖设施,让他不得不一直忍受着刺骨的寒冷。   这种日子对倪匡来说简直是煎熬。为了取暖,他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拆掉了当地一座重要的木桥,用桥上的木板来取暖!   那座木桥在当地承担着重要的物资运输任务。木桥被拆后,运输队不得不绕很远的路。当地部门对此事进行了紧急调查,倪匡也成为了重点怀疑对象。   在那个年代,这对倪匡来说极为危险。一旦证据确凿,他将被定性为反革命罪,甚至有可能被枪毙!   倪匡不愿坐以待毙。他利用自己在公安部门工作的便利,开始伪造公章和证件,然后趁夜南下,逃往香港。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危险。但倪匡在公安部门工作了多年,对一些流程了如指掌。加上他伪造的公章和文件,最终让他成功逃到了香港。   到了香港后,倪匡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他只能在工厂打工谋生。但幸运的是,他是个读书人,擅长写作。在一次尝试性地向《真报》投稿后,他居然获得了一份在该报当编辑的工作!   这份工作让倪匡摆脱了工厂生活的艰辛,也给了他展示小说天赋的机会。 说到写小说,就不得不提著名的金庸先生。他的小说不仅风靡香港,还深受海峡两岸读者的喜爱,让他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武侠小说作家。   倪匡也梦想成为金庸那样的人物。虽然他在《真报》发表小说后在香港有了一定的名气,但仍无法与金庸相提并论。   而且,武侠小说并不是倪匡的强项。每次提笔写作时,他都会犹豫不决。这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于是,他主动找到金庸先生,虚心请教武侠小说的写作技巧。 在金庸的悉心指导下,倪匡在武侠小说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写出了《六指琴魔》这样的著名武侠小说。 这部作品不仅让他在香港声名鹊起,也赢得了金庸先生的高度评价。   据说,金庸在创作《天龙八部》期间,因出国办事无法及时更新小说,但《天龙八部》反响热烈,不能断更。于是,他请倪匡帮忙代写。这足以说明金庸对倪匡文笔的信任。   而真正让倪匡开始与金庸并肩而立的,还得从1962年说起。在金庸的鼓励下,倪匡使用“卫斯理”的笔名,开始涉足科幻小说领域。   他连续在《真报》上连载《钻石花》、《蓝血人》等科幻小说,在香港引起了巨大轰动,也让他在香港文坛站稳了脚跟,最终位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0 阅读:41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