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庆,开国上将杨勇作为阅兵总指挥,在上台演讲前,军装上的扣子却脱落了,

云孜聊过去 2024-10-25 17:36:51

1959年国庆,开国上将杨勇作为阅兵总指挥,在上台演讲前,军装上的扣子却脱落了,大家急的团团转。这时,一位身着中将军衔的老将,从口袋里拿出针线包:“我来帮你缝。” 这个老将就是中将黄火星。 1909年说起。他出生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家庭,关于他的出身还有一种说法:他原本是江西抚州人,后来因为过继改姓黄。 在他七岁那年,母亲在江西景德镇去世,父亲为了安葬妻子,将年幼的黄火星过继给了当地一家瓷器作坊的老板,从此他改名黄火生。 过继后的生活并没有让黄火星的命运有任何好转。继母去世后,继父再婚,新继母对他十分苛刻,迫使他不得不早早辍学,进入瓷器作坊做童工。 生活的重担从小压在黄火星的肩头,尤其是在他17岁时,继父去世,继母也抛下他跟别人跑了,留下了一堆债务。 黄火星不得不变卖家产,替继父还清债务,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正是经历过这些苦难,让黄火星心底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6年,黄火星因受革命宣传的影响,开始参与景德镇的工人运动。他的组织能力和对于不公的反抗精神逐渐显现出来。 1929年,他参与了“雄黄酒大罢工”,带领5万工人走上街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1930年,他又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春荒大罢工”,参与人数多达20万人。 1930年,红军第二次占领景德镇,黄火星抓住机会,加入了工会,组织了多次万人规模的罢工,成为工会的宣传员。 同年10月,他正式加入红军,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充满革命意味的名字——黄火星,寓意像火焰一样燃尽敌人。 此时,黄火星已经有了妻子和女儿,但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选择了不辞而别,投身到赣东北根据地的战斗中。 1931年,黄火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方志敏创办的彭杨军政学校接受培训。在这所培养了无数红军骨干的学校中,黄火星与一批未来的革命将领成为了战友,其中包括汪东兴、吴克华、方震等。 在接下来几年里,他参与了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表现出色,最终被任命为福建第三军分区的政委。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而黄火星则奉命留守闽西苏区,带领部队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 这场战斗异常艰苦,黄火星和他的战士们常年隐蔽在深山老林中,靠吃野菜和野果维持生命。为了确保食物的安全,黄火星总是亲自品尝,试图以此鼓舞士气。 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从几百人发展到两千多人,顽强地坚持到了抗日战争爆发。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黄火星的名字在红军内部受到了极高的尊敬。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火星的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他担任了团长。尽管装备极为简陋,黄火星带领部队通过缴获敌人的物资,逐步改善了装备。 他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在“小丹阳战斗”中,他率部端掉了日军军列,缴获了大量物资;在南京郊区的雨花台,他组织袭击,炸毁了伪军派出所,震惊了敌军高层。 尤其是1940年的一次突围战中,黄火星的部队被数千名日军包围。在战斗中,他率领部队顽强抵抗,成功杀出重围,并亲自冲回敌阵取回重要文件。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在突围战斗中,他的大腿中弹,鲜血染红了裤腿。他强忍着疼痛坚持指挥战斗,最终带领100多名战士成功突围,并带回了300块银元作为给养。 直到1951年,他才在上海的华东医院取出了当年留在腿中的弹片。黄火星的坚韧与勇敢由此可见一斑。 解放战争期间,黄火星的角色愈发重要。他担任华东野战军七纵的政治部主任,参与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重大战斗。 济南战役后,他被提拔为第25军政委,后来又担任第29军政委。 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黄火星站在船头,亲自指挥部队作战,无畏地冲向敌人阵地,为解放全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但授衔仪式上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主持人将他的名字误读为“黄火青”,导致他未能当场授衔。最终,周总理亲自为他补授了中将军衔。 虽说身居高位,黄火星始终保持着红军时期的简朴作风。 1959年国庆阅兵前,他不仅随身携带针线包,还亲手为杨勇上将缝上脱落的扣子,展现了他细致入微的一面。朱德元帅曾笑称他是“仍保留红军习惯的人”。 黄火星对战士们也关怀备至。有一次,战士李德安重感冒,他把自己仅有的4块大洋掏出来给了他;另一次,参谋王培臣在战斗中负伤,黄火星不仅送给他自己的手表,还给了他10块大洋以示关怀。 1971年,他因晚期结肠癌住进医院,周恩来还特地关心他的病情。 最终黄火星于1971年4月27日去世,享年62岁。临终前,他乐观地表示自己还能为党工作十年。 黄火星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从一个饱受苦难的童工,成长为新中国的中将,身上始终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与朴素的精神。

0 阅读:1300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