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一老农自掏腰包7万修山路,帮村民卖芒果。可路刚修好,就被村民举报,森

云孜聊过去 2024-10-21 16:53:52

四川攀枝花,一老农自掏腰包7万修山路,帮村民卖芒果。可路刚修好,就被村民举报,森林公安罚他4万多,要求6个月内恢复原状。他不服,于是将森林公安告上法庭。结果如何? 这事要从1999年说起。那一年,何元能承包了村集体的5亩荒山,每亩地的租金也便宜,一年仅2块钱,所以他一次性支付了30年的租金,总共也才花了300元。 虽然这片荒山贫瘠,土壤条件并不好,但何元能心里憋着一股劲,他不甘心一辈子困在贫穷的山里。他期望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几年下来,何元能种的冰麻和梨树并没给他带来预期的效益。山上土壤贫瘠,交通也极为不便,种出来的作物根本运不出去。 2002年,何元能下定决心搬家。他带着家人从村里的低洼地搬到了半山腰,盖了间土坯房住下,意图更好地照顾山上的作物。 可住在半山腰也意味着每天上下山成了巨大的麻烦。几次往返后,何元能心里清楚,光靠勤劳不一定能脱贫,基础设施的缺乏,尤其是交通不便,才是最大的障碍。 2008年,村里开始推广种植芒果,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项目。何元能看到了机会,果断响应号召,种下了1300棵芒果树,总共投入了十多万元。 这笔钱对他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是他多年积蓄的全部。芒果的种植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村里的干部们都说,芒果可以卖个好价钱,能让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可问题接踵而至。芒果长势不错,但当芒果成熟时,何元能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山路太窄,芒果根本运不出去。 山里的小道只能勉强通行几辆摩托车,大量成熟的芒果就这样在田里等着腐坏。这让何元能彻夜难眠,他意识到,修条通往外界的路成了当务之急。 何元能开始琢磨着修路的事儿。虽然村里没有拨款,但他决定自掏腰包,先借钱把路修起来。他坚信,路修好了,芒果就能运出去,日子也会好过起来。 2018年6月,在筹措了7万元后,何元能动工了。他找来施工队,按照自己的规划,修了一条847米长、3.5米宽的水泥路。 路修好后,不仅他家运芒果方便了,村民们也都受益,大家纷纷称赞他为“活雷锋”。何元能心里也充满了自豪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 几个月后,事情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9月12日,森林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找上了门,告诉何元能,他的修路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因为他占用的是集体林地,未经审批擅自修路,违反了《森林法》。 何元能愣住了,这条路是自己掏钱修的,树也没砍,为啥还会违法? 几天后,森林公安局给了他一个最终的处罚决定:不仅要在6个月内将修好的路恢复原状,还要缴纳44467.5元的罚款。 何元能对此处罚决定极为不满,他认为自己修路是为了大家好,而且没有砍伐树木,怎么就触犯了法律? 于是,他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这份罚单。 案件进入了司法程序,经过审理,法院依然维持了森林公安的处罚决定。法院的理由是,虽然何元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在没有获得林业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处罚是合法合规的。 这次判决让何元能彻底失去了希望。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条造福村民的路,最终却让他陷入了如此困境。他开始感到后悔,认为也许自己当初不该贸然修路。 时间一晃到了2021年,尽管森林公安局没有强制执行恢复原状的要求,也没有再催缴罚款,但何元能的生活并没有好转。 修路的7万元借款依然未还清,芒果的销售情况也不太理想。村里的交通虽然改善了,但何元能的家庭经济依然困顿,罚款也迟迟未能缴清。每当提起这条路,他总是叹息连连。 “修路是为了大家,为什么最后成了我的错?”何元能常常这样自言自语。 他的故事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村民和网友都替他打抱不平,认为法律不应该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村民们纷纷表示,何元能的路不仅方便了他自己,还方便了村里其他人,大家都受益,为什么要被处罚? 何元能的遭遇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尤其是交通问题。 法律的严苛执行与农民们的法律意识薄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何元能并不是第一个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触犯法律的农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占用林地必须经过审批,即便没有砍伐树木,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也是不合法的。 这些法律条款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滥用土地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像何元能这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自发修路的行为是否应该一刀切地被认定为违法,值得深思。

0 阅读:5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