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钱学森在96岁寿宴上,看到角落里一个白发老太太,上前握着对方的手问道

云孜聊过去 2024-10-24 17:33:37

2007年,钱学森在96岁寿宴上,看到角落里一个白发老太太,上前握着对方的手问道:“您现在几个孩子啦?”没想到,老太太的回答,让钱学森瞬间泪流满面。 这位老人正是李佩,是钱学森同学郭永怀的遗孀。 1941年,钱学森和郭永怀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相识,两人都在冯·卡门教授门下研究力学。郭永怀刚完成硕士论文,满怀学术抱负,而钱学森已在美国声名鹊起,成为力学界的新星。 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信念:终有一日,他们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也是在美国,郭永怀遇到了此后相伴一生的人李佩,俩人相识相爱,在美国结婚生女,但从未忘记回国的想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郭永怀和钱学森迫不及待的打听消息,并着手准备回国的事情。 他们在美国的待遇并不低,尤其是钱学森,他在美国的地位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 1955年,钱学森想要回到祖国,美国政府不愿放走这位顶尖的科学家,百般阻挠,甚至对他进行软禁,但钱学森从未动摇,哪怕是绝食也要回去。 钱学森回国后,第一时间给郭永怀写信,迫切希望他也能早日回国,共同为祖国奉献力量。 1956年,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女儿郭芹,当着美国人的面将自己资料全部扔到火里烧毁,才得以回国。 美国人以为,失去研究成果郭永怀会元气大伤,但真正的知识装进脑子里是丢不掉的。 回国后,郭永怀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为副所长,与钱学森和钱伟长一起,投身于中国的力学研究。 两位老友再度携手,肩负起振兴中国科学事业的伟大使命。 1958年,中国开始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郭永怀被委以重任,负责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彼时,中国的科研条件极为有限,技术设备匮乏。郭永怀,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中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 JF-8 激波风洞,为后续研究导弹、人工卫星等精尖项目提供关键支撑,也让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提前迈步。 1960年,苏联突然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并中断了技术设备的供应。郭永怀临危受命,转而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郭永怀带领团队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为日后的核武器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两年后,中国又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郭永怀在其中提出了多个关键性见解,为试验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支持。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完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实验,获取了关键的实验数据。为了尽快将这些宝贵的数据带回北京,他急迫地选择了乘坐飞机返回。 12月5日,周总理正在怀仁堂接待外宾,一个秘书急匆匆走到他身边,向他紧急汇报露北京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 巧合的是,我国核武器研究院郭永怀就在这架飞机上。 周总理悲伤不已,下令一定要彻查这起飞机事故,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最终确认,飞机失事是由于系统故障所致。 救援人员在坠机现场,发现他的遗体紧紧抱着警卫员,而他们怀中的公文包里,保存着完好无损的实验数据。郭永怀以身殉职,用生命守护了国家的科研机密。 当妻子李佩得知消息后,一整晚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却没有表现出一丝崩溃,把所有的悲痛默默承受下来。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追授“烈士”称号。 丈夫的去世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倒下,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继续丈夫未竟的事业。 她不仅编写了中国第一套英语教材,还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科技大学。李佩用自己的方式,将对丈夫的思念转化为了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1997年,命运再次给李佩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唯一的女儿郭芹因病去世,年仅45岁。 原本失去丈夫后,李佩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女儿身上,郭芹的离世几乎让她心碎。 伤心过后,李佩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继续投身于她热爱的教学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活着就要有意义。” 2007年,钱学森迎来了96岁生日。 李佩亲自前来为他祝贺。两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人再次相见,握着彼此的手,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钱学森问她:“这些年你还好吗?” 李佩点头回应,两位老友的对话简短而深沉。宴席中,钱学森突然问道:“你有几个孩子?” 李佩回答:“我现在一个孩子也没有了。”(因为郭芹早已去世) 听到这句话,钱学森泪流满面,久久无法言语。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无法言说的痛楚。 钱学森的眼泪,不仅是为李佩的失落,也是为郭永怀的逝去,更是为他们共同经历的那些艰难岁月。 2017年1月12日,李佩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99岁。

0 阅读:16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