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丢了?”2003年,江苏淮安清晏园博物馆展馆,从农户家借来的9道圣旨,有两道不翼而飞,工作人员吓得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我就出去了一会儿,就被人给偷走了。 这两道失窃的圣旨,分别是嘉庆十四年赐给张廷夫妇的,以及道光二年赐给张锡奎的,却在展览的最后几天莫名消失。 更离奇的是,展览场所没有任何被撬动的痕迹,监控也在关键时刻“失灵”。张政华和他的儿子——两位掌管展厅钥匙的农民,瞬间成了怀疑的对象。 张政华的家族在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祖上是明清两朝的显赫官宦之家。张家曾拥有15道圣旨,这些圣旨不仅是皇帝的封赐,更是家族显赫地位的象征。 张政华的祖先张鹏程,曾官拜总兵,康熙皇帝亲自赐予他“荣禄大夫”的头衔,这可是当时极高的荣誉。 另一位祖先张玉麒,在一次救驾行动中立下大功,皇帝赏赐了他两块金扁作为奖励。 1927年,军阀混战,张家原本珍藏的15道圣旨在混乱中被刘镇华等人抢走了4道,家族只剩下11道圣旨流传至今。 再加上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最终,张家仅剩9道圣旨和那两块金扁。 这些圣旨对于张政华来说,绝不仅仅是家族的荣耀,也是家族与历史、与朝廷之间的特殊纽带。每一道圣旨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与张家人的荣辱。面对这些文物,张政华一直将其视为无价之宝,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1966年,社会要破四旧,所有古董古物都被打砸了,张政华的父亲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家族遗产,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的将两块金扁藏在墙里,将圣旨埋在土中。 数十年后,社会环境变好了,张政华决定将这些珍贵的圣旨让大家开开眼。 2002年12月,江苏淮安市的清晏园博物馆向张政华发出展览邀请,邀请他展出家里珍藏的9道圣旨和两块金扁。 展览为期两个月,张政华与博物馆签订了合同,双方共同承担文物的安全责任,并约定清晏园每月支付张政华父子14,400元的生活费。 展览一切看似顺利进行着,直到2003年2月24日,距离展览结束只剩下三天的时间。 那天,张政华意外发现展厅的西门没有锁好,走进去一看,展柜里的两道圣旨居然不见了。 嘉庆十四年和道光二年赐予张家祖先的两道圣旨,这些至关重要的家族遗产,就这样在眼皮底下消失了。 张政华立刻报警,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可展览场所没有任何撬动的痕迹,监控也在关键时刻出现了故障。 因为张政华父子掌管着展厅的钥匙,这让他们成为了警方的怀疑对象。难道是他们自导自演,想要通过“圣旨失窃”来谋取私利? 警方的调查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张政华父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被怀疑是“监守自盗”。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质疑,张政华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 他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毫无保留地提供了所有能够证明自己无辜的证据。 四年后,2007年,警方终于宣布张政华父子无辜,圣旨失窃与他们毫无关系。这场漫长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张政华和他的家人也终于得以松一口气。 但丢失的圣旨至今仍未找到,这让张政华感到无比痛心。 2008年6月,张政华决定起诉清晏园博物馆,要求赔偿40万元。理由很简单:博物馆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导致了圣旨的丢失。 张政华认为,博物馆在展览期间的安保措施存在严重漏洞,特别是展厅的西门竟然没有锁好,直接导致了文物的失窃。 清晏园博物馆对此提出了反驳。他们认为丢失的责任在张政华父子身上,因为他们是展厅钥匙的掌控者,且没有及时确保展厅安全。 此外,博物馆甚至还质疑了圣旨的真实性,试图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 法院请专家对丢失的两道圣旨进行了鉴定,估算其市场价值大约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经过法庭的辩论,最终法院判决双方各自承担一半责任,清晏园博物馆需赔偿张政华9万元。 清晏园博物馆对这一判决结果不满,提出了上诉。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请求,维持了原判。这场关于圣旨失窃的法律纠纷,终于以这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这次事件让张政华深刻意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为自己因疏忽导致家族圣旨丢失感到深深的自责。 这两道圣旨不仅是无价的家族遗产,更是整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失去它们,意味着张家失去了家族历史的一部分,而社会也失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经过深思熟虑,张政华决定不再将剩下的7道圣旨对外展览。他意识到文物的安全远比展示它们的价值更为重要。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张政华将这些文物移交到了相关的文物管理部门,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妥善保存,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圣旨丢了?”2003年,江苏淮安清晏园博物馆展馆,从农户家借来的9道圣旨,有两
云孜聊过去
2024-10-24 16:16:17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