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守望,只为一句“等我回来!”从青丝到白发,106岁的段桂秀终于等到了自己的金长哥......网友却瞬间破防了! “我送他走的时候,就告诉我,三四次地告诉我要听话,听妈的话,那我就哪儿都没去,一直守到现在......” 1934年,年仅16岁的段桂秀送走了要去参加长征的丈夫王金长,王金长走时候百般叮嘱她,依依不舍离开了家。 段桂秀很听话,金长哥说的等我回来,她一直记在心里,这一等啊就是90年...... 如今,已经106岁高龄的段桂秀头发早已花白,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可是身子骨依然硬朗,最主要是依然清晰记着金长哥的嘱托和承诺。 1934年,段桂秀刚结婚不到20天,丈夫王金长就随部队军走了。 王金长临走前,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块钱都塞给了段桂秀,叮嘱她一定要等自己回来。他还说,要是有人告诉她自己死了,千万不能信。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对于当时的段桂秀来说,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金长音讯全无。家里人看着段桂秀守寡的日子过得苦,几次三番劝她改嫁,可段桂秀就是不松口。村里也有不少人想给她介绍对象,甚至有些年轻人要娶她,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段桂秀心里想的是,王金长说过的话,他一定会做到,自己要等他回来。 就这样,段桂秀等啊等,一直等到1953年,她终于等来了一张烈士证明书。村干部告诉她,王金长在福建牺牲了。段桂秀心里那个难受啊,但还是不肯相信,总觉得丈夫还会回来。直到后来,村里人带着她去看烈士陵园,指给她看“王金长”这三个字,她才不得不承认,王金长是真的不在了。 段桂秀虽然没有等到丈夫回来,但她没有忘记王金长的嘱托。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她把丈夫弟弟的孩子过继来抚养,自己终身未再婚。有一次,段桂秀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看到墙上的一颗五角星,想起王金长帽子上也有这么一颗,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段桂秀这一生,过得不容易,但她始终坚守着那份承诺。如今,她已经106岁了,依然会在村口默默地守望,心里念着王金长。她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嫁给他。” 王金长的一句“等我回来”,成了段桂秀一生的信念。虽然最终没能等到丈夫归来,但她用一生的守候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这样的故事,让人听了心里暖暖的,也让人感叹,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而又伟大。 当年,像王金长这样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抛家舍业,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他们中的很多人,像王金长一样,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如今,在当年的长征出发地,人们已经找到了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段桂秀,不仅是对个人爱情的坚守,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致敬。 这些英雄们虽然没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诞生,但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历史,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王金长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而段桂秀成为了烈士遗孀。 一别就是一生,段桂秀用一生守护了自己单纯的感情。 看了老太太望眼欲穿的眼神,网友瞬间绷不住了。 一句等我回来,就是一辈子啊! 有网友说,好难啊,怎么熬过来的...... 她用一生的时间等待丈夫归来,这份执着背后,是对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 王金长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 而段桂秀则在家中默默承受着思念与孤独,她的坚持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维护,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 这种跨越时空的守望,不仅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更让人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们为了理想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虽然最终没有迎来期待中的团圆,但却成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记忆。 她的坚守,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忠诚,更是对革命先烈们的一种深切怀念。 段桂秀的这份执着,也让人思考,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一份纯粹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承诺的坚守,永远不会过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各种琐事分散注意力,而段桂秀用一生的守候,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真诚与坚持的渴望。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图 文/萌眼探世界
90年守望,只为一句“等我回来!”从青丝到白发,106岁的段桂秀终于等到了自己的
豌豆大说法
2024-10-18 16:48: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