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那一波华为产业链的二级市场炒作,我就看到各种出货量目标疯狂新高,最疯狂的已经算到了一亿的出货量。
但这种消息基本就是一眼假,因为基本上就没有这么多的华为芯片产能余量。
当时我们就分析,除非是华为可以用高通的芯片,把价格下潜到2000,产能充分放量,不然不可能达到什么一亿的出货量。
而且在华为有限的产能下,其实华为更愿意生产AI算力卡去卖。
第一,我们从英伟达一张卡毛利80%可以猜测,华为的AI卡毛利起码也在60%以上。这个可比手机赚钱多了,而且客户都是B端G端的长期合作的超级现金流甲方。
第二,手机行业争霸现在已经不是科技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了,手机行业已经完成了绞杀海外品牌,将手机价值链上游集中在中国的历史使命。说实话对于动不动功率就是几百瓦的大模型来说,被动散热的手机不是一个特别重的载体。
第三,虽然华为手机的毛利很不错,但利润是相对的,华为终端现在明显在朝着苹果全力进攻,更进一步巩固高端化的市场。而要取得苹果的桂冠,很大概率也要付出和苹果一样的代价,那就是放弃量最大的3000-市场。
但是这个事情有个问题,我们即使抛开产能的问题不说,中国手机市场一年大概就是卖3亿台手机,真的卖到一亿台了,会出现很多情况。
最直接的就是,深圳国资委接手的荣耀,在独立化之后自有品牌做得不够到位,很长时间都是贴着华为做得,现在4000+价位的销售可以看到和3000-价位对不上。
如果华为手机价格下潜到3000,那必然可以完成放量,但也意味着荣耀的基本盘会大崩。
正值荣耀上市的节点,华为手机大规模放量是完全没有产业和政治逻辑的事情。
所以在芯片产能和产业逻辑这两点最重要的主线上,都不支持华为手机放量这件事情。
我倾向于认为,华为年初的大规模产能规划,本身就是二级市场听了上游供应商排产,拍脑袋喊出来的量而已。
而华为内部一些声音本身自己也没仔细思考目前华为架构上的现状,就跟着一起喊了。
实际上一家公司达到一定程度,能干的事情就不是想干嘛干嘛了。
而一家公司如果和华为一样,深度介入产业,一定程度上成为裁判员,那就要放弃更多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都还是小问题,最核心的逻辑矛盾在于,如果华为拿下中国手机市场大部分的量,同时还在深度介入半导体产业链重构。
这听起来太像计划经济了,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完全没有必要,手机市场没有这么重要,也不赚钱,华为就把中国市场最高端最肥的肉吃好就行了,非常稳定。
至于更赚钱的,更大的市场未来,有AI算力卡来支撑,手机对于华为来说已经完全是胜券在握了,没必要再多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