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果有了自研芯片,能否和华为一样站稳高端市场?
有芯片就可以做高端是典型的倒果为因。
如果按照这个硬逻辑来算的话,华为从2009年做第一款芯片K3V1,直到2015年的麒麟950才算把产品做到同代有明显竞争力,那一代的华为Mate8开始在高端市场建立起认知。
那么我们假设小米的SoC研发和华为麒麟有同样的实力(实际并没有)以及和华为麒麟一样顺利(然而并不可能),那么小米的SoC也需要至少6年才能取得成功。
也就是2024年发布的话,2030年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期间,建立市场普遍认知需要3年,获得市场普遍认可需要3年,市场认知转化为利润需要3年。
也就是说,在小米玄戒和华为麒麟拥有同样实力并且假设顺利的情况下,小米的SoC业务需要9年来实现正循环。
在K3V1九年后的麒麟是什么呢?
没错,是麒麟980。
一颗累积出货量超过一亿,一颗在2018年就实现了搭载在手机,平板,车机,PC(工程)(鬼知道实验室里华为还把麒麟980塞进了什么里面)上的高端移动处理器。
这是一颗天助的SoC也是一颗天诛的SoC。
天助体现在于,当时虽然有贸易战,但也算是在全球化的余晖里,华为依然可以和全球合作,可以使用最先进的台积电制程。
同代的高通平平无奇,苹果产品续航和信号都拉跨,Mate20系列产品力超级大爆发。
华为1+8+N经过三年铺垫,都迭代到了最强战斗力的一代。
种种史诗级利好叠加下,有了麒麟980的盛况。
然后问题来了。
澎湃SoC面临的局面是什么?同时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澎湃是否能如同假设一样,和麒麟一样顺利。
首先制程,因为N-2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流片要始终落后最先进制程两代。
所以澎湃很难和麒麟一样,使用当时和高通苹果一样的最先进制程,也就在商业意义上很难达到同样的竞争力。小米的受众也非常看重性价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难和花粉一样,为了支持国产芯片设计而忍受性能上的不足。
当然,实际上在麒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代麒麟都有自己在当时最先进的首发卖点,只是一开始还在发展期,大家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麒麟910继承自研巴龙710基带。
麒麟920全球第一款支持LTE Cat.6的芯片。
麒麟950全球首款采用A72架构和采用Mali-T880 GPU的芯片,集成自研Balong720基带,首次集成自研双核14-bit ISP,首次支持LPDDR4内存,集成i5协处理器,集成自研的音视频解码芯片。
麒麟960大幅提升GPU性能,也是第一款解决了CDMA全网通基带的旗舰芯片
麒麟970首次集成了NPU。
等等等等。
所以麒麟在高端的成功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天时:全球化巅峰到结束,享受到了红利期,发展期间没有遇到强阻力。
地利:最强国产芯片,最强产品体验,最猛市场成绩。
人和:高通苹果双双送助攻。
澎湃艰难的地方就在于,移动芯片已经发展的差不多了,制程也不怎么发展了(甚至还要落后),唯一的竞赛点AI算力根本就不敢发展,中国基本上做AI芯片的公司都被制裁过一遍了。
所以我刚刚说,澎湃在研发实力和麒麟假设一致的情况下,同时又没有遇到任何额外限制的情况下,需要至少发展9年才能和华为在高端巅峰相见——然而刚刚我也分析了,机会点太少了,风险远大于机会。
当然,我觉得最大的麻烦是小米拥有的是米粉,而不是花粉。
花粉对国产自研技术有近乎无限的进步乐观主义,而且愿意花钱,以为进步花钱为一种荣誉。
米粉……看看米粉对现在华为高端手机价格说的那些言论吧,你就看他们到时候支不支持澎湃吧。
我觉得都不用SoC证道,小米就把大鱼的音频蓝牙芯片拿过来,做一个自研芯片的蓝牙耳机或者手表,你看看米粉支持不支持就完事儿了。
自研手表SoC+小米Vela自研系统,噱头够吧,机会成本也小。
试一试,总比花9年证道强。
所以现在二级市场普遍预期小米芯片和汽车会形成未来高端的双螺旋,这个还是挺神奇的,这两个东西都是未来中美博弈的绝对漩涡中心。
是小米究竟做了什么,二级市场可以如此放心小米不会受到波及?
难道佩洛西用老鼠仓重仓了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