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合资车要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整车进口,关税高的飞起。后来1984年北京

在迷雾的丧失啊 2024-09-16 15:23:31

当年合资车要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整车进口,关税高的飞起。

后来1984年北京吉普成立,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1988年广州标志成立。

起码是把组装从海外拿到国内了。

后来又给了一些政策,说让国产的供应链做一些简单的东西试试,看能不能拿到合资车上参与组装,降低关税。

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上海大众在国内采购零部件,后来广汽丰田在2005年也开始采购。

这些代表着中国供应链的制造水平开始摸到了德系日系的及格线,属于是起码抄作业可以不抄错了的水平。

慢慢地随着一些零件的跑通,国产供应链也就能力强了起来。

这种模式演进到了极致,就是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上海,给了全世界最强的产业政策,但是要求国产特斯拉必须都本土化供应链。

我们反向通过这个过程去看欧洲的心态,或许可以找出一些线索。

首先欧洲也不是铁板一块,各国对中国电动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计划后,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加入反对行列。“桑切斯180度转向,向布鲁塞尔施压。”

西班牙《机密报》12日报道称,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收关税的投票中,作为占欧盟总人口10.67%的国家,西班牙的立场很重要,特别是考虑到占欧盟人口18.7%的德国也一直反对向中国产电动汽车加收关税。

除西班牙和德国外,匈牙利、瑞典等国此前也对欧盟立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

西班牙首相的说法非常清晰:

中国电动汽车“坦率地说是先进的”并认为“欧洲(汽车)品牌需要向中国品牌的技术和进步学习”。他还说,他此行访问中国的目的之一便是“吸引中国对西班牙(的电动汽车)投资,使后者能够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德国就更不用说了,德国汽车产业很大部分销量都在中国,我要卖车到你那里,肯定也要允许你的卖到我这里。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在欧洲、北美、日本、中国、非洲、南美等所有地方销售我们的汽车。但这意味着我们也愿意从其他国家进口汽车。”

我认为中国汽车对于欧洲汽车产业来说,不仅仅不是一个威胁,反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因为电车时代欧洲已经彻底完犊子了,大家只玩电机的时候还好说,未来要做智能化,一个互联网软件行业被美国全面殖民化的欧洲,完全没有基础。

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海量的人才,先进的智能汽车产业。

然而美国千方百计不想让中国汽车出口,那么怎么办呢?

我的观点是:和以前一样,中国赋能到欧洲,高技术含量的部分就在国内开发,组装交给欧洲,让欧洲把中国汽车出口到全球(品牌都不用是中国的),中国汽车产业赚亚洲俄罗斯的钱,中东和非洲中国和欧洲平分,欧洲负责搞定美洲的市场。

这样的话,全球的汽车产业就完成了利益再分配,全球化也可以再次稳固下来,完成第二次全球化。

说白了,历史来看,关税这个东西,就是用市场换技术的遮羞布。

智能汽车时代关键要素太多了。

电力,电网,能源多样性,算力,先进制程,软件人才基数,市场等等,缺一不可。

未来汽车行业唯有中美有一战,其中我们的弱项主要就是算力。

但先进制程的棒子和弯弯在大炮射程之内。

所以欧洲啊,早投中早获益,晚投中被美国收割。

0 阅读:76
在迷雾的丧失啊

在迷雾的丧失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