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打得准,全因这位穿五块钱背心的老人。他用18个月成功破译了钱学森的密码,潜心研究的激光陀螺仪技术,让导弹指哪儿打哪儿,也成功缩短了我国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他就是高伯龙。 高伯龙出生于1928年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便非常聪明,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在数理化上的天赋。 1947年,高伯龙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进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深造,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他还经常沉迷于各种物理实验当中。 毕业之后,高伯龙进入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后来又被调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物理教研室继续从事物理研究。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他又举家迁到了长沙,而他在物理上的才能也引起了当时我国物理界泰斗钱学森的注意,经由钱学森先生的举荐,高伯龙随后肩负起专注于激光陀螺仪研发的重任。 高伯龙在街这项任务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因为在这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所以对他而言需要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 在高伯龙先生及其团队的齐心协力下,他们依据钱学森先生仅提供的两张纸条上记载的激光陀螺仪原理及相关公式,一步步精心推算,终于得到了这项技术的理想状态。 可接下来的实践才是真正的难关,他们需要突破很多这项研究的基数问题。高伯龙甚至放弃了当时国际上已经存在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个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新方向。 一开始团队的其他人并不同意,可高伯龙却拿出数据让这些反对的声音信服。 可是当时国家的经济比较困难,无法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可他们没有放弃,将所有的经费全部都投入到实验的设备和材料当中。 一群人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不分昼夜,所幸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经过三年的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终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仪的膜片,这标志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在推进至样机研制的新阶段时,高伯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1994年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鉴定终于顺利通过。与此同时,他们研制的号称“检测之王”的全内腔He-Ne绿光激光器问世。 我国因此成为继美、俄、法之外,第四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随后这项技术被用在了我国的导弹领域,极大提高了我国导弹的准头。 虽然高伯龙已经功成名就,可他却保持着一如既往俭朴,穿着五块钱的背心。2017年12月6日,享年89岁的高伯龙离世,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继续奋进。
中国导弹打得准,全因这位穿五块钱背心的老人。他用18个月成功破译了钱学森的密码,
绮南爱历史
2024-09-03 20:07:06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