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时,包拯在临终前将自己的护卫展昭叫到身边来说了最后一番话,包拯死后的第二天,展昭突然消失了,朝堂和江湖都没有他的身影。 1062年,宋仁宗嘉佑七年,青天大老爷包拯已然垂垂老矣。他在弥留之际,把多年的贴身侍卫展昭叫到床前,吐露最后一番肺腑之言。 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展昭不见了踪影时,都感到十分诧异。大家都在猜测,这位武功高强、机智勇敢的御猫大人,为何会在包拯仙逝后的第二天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早在多年前,展昭与包拯的不解之缘就已经种下了因果。 包拯只是一介进士,奉旨出任定远县令。年轻气盛的他,一心想着为百姓做些实事,便带着一名书童,轻装简从地上任去了。 谁知半路杀出了两个歹徒,原来是臭名昭著的崂山双煞。他们见包拯文弱书生模样,便起了歹念,想劫掠这个初出茅庐的倒霉官员。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个黑衣蒙面大汉从天而降,几下便把歹徒制服。 他武功和胆识都十分了得。那人正是展昭。 歹徒见势头不妙,连忙求饶,说道:"愿凭阁下是江湖好汉,网开一面,高抬贵手,放我们一条生路吧。"谁知展昭对他们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 包拯见展昭如此武艺超群,心中暗暗佩服。他道出自己官身,主张依法惩治歹徒。 展昭却对官府的腐败失望已久,坚持私下处置。两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展昭见包拯为人正直不阿,言语间满是为民解困的宏愿壮志,渐渐对他刮目相看。 展昭行走江湖多年,本领确是出神入化。他擅长机关术,会制造一些机巧的暗器。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这些都与包拯心意相通。于是展昭慨然应允,愿意辅佐包拯断案治狱,锄强扶弱。 从此,这两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携手在官场和江湖上惩奸除恶,打抱不平。 凡是展昭用机关术察访到的冤情,都会禀告包拯。包拯则运用自己的权力,昭雪不白之冤,惩治贪官污吏。 就这样,包拯和展昭携手并肩,在斗争中不断加深革命情谊。他们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展昭把包拯视作知己,甘愿为他出生入死。 包拯则对这个武艺超群、聪明正直的下属赏识有加,视如己出。他们留下的赫赫功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转眼间,包拯已到古稀之年。他为官一生,兢兢业业,忧国忧民,终因积劳成疾,每况愈下。 1062年,他在弥留之际,把多年的贴身侍卫展昭唤到床前,郑重其事地嘱咐了几句话。 包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对展昭的前途十分牵挂。他们朝夕相处,情同父子。 包拯对这个忠心耿耿的下属疼爱有加,他不愿展昭在自己百年之后,仍在官场浮沉,陷入险境。 临终前,包拯语重心长地对展昭说:"吾今疾病沉沉,恐难久长。你我多年并肩作战,本已深入骨髓。我死之后,你切不可久留官场,免遭奸人迫害。你速速隐姓埋名,远走高飞,过些逍遥快活的日子吧。" 果然,就在包拯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第二天,展昭便销声匿迹了。 他脱下官服,换上便装,处理完包拯的后事,连夜离开了京城,就此隐居江湖,不知所踪。 朝中文武百官,还有江湖上的绿林豪杰,都在猜测他的下落,却再也寻不到半点线索。 有人说,展昭去了山野荒僻之地,终日与花鸟鱼虫为伴,逍遥度日; 也有人说,他重操旧业,辗转于市井之间,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只是改头换面,不再以真面目示人。 更有甚者,干脆编造了种种离奇古怪的传说,什么修仙得道啦,驾鹤西去啦,甚至还有被仇家暗算、香消玉殒的凄惨下场。总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展昭的功绩,百姓铭记在心。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位神捕的忠勇正直,也领教过他的侠肝义胆。 如今虽不知他身在何方,但他们坚信,只要有一天遇到不平之事,展大人一定会突然出现,为他们主持公道的。 正是有了这份信念,黎民百姓才能在水深火热的封建社会里,看到一线光明的希望。 参考资料: 甘凤池拳法双插子南侠展昭
1062年时,包拯在临终前将自己的护卫展昭叫到身边来说了最后一番话,包拯死后的第
从南谈历史啊
2024-08-31 16:24:14
0
阅读:138